《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
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泽漆汤、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千金》甘草汤、《千金》生姜甘草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外台》桔梗白散、《千金》苇茎汤。
......
皂荚丸
原文: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原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注:
医海一粟:皂角丸祛痰其实凭借的是刺激胃而增加气道分泌,作用机理正与西药氯化铵相同。胃浅之人烧心泛酸严重,有溃疡病者禁用之以免穿孔。其祛痰之力远大于桔梗远志之属,在中药祛痰剂中属于最峻烈之品。研粉加上好蜂蜜为丸绿豆大,先空腹服五丸,一小时之内勿进饮食,不知再加五丸。其在煎剂排脓通便祛痰亦佳,若论祛痰总不如丸剂效佳。儿科名家王玉玲氏治疗哮喘首重祛痰,最善皂角汤用以去顽痰。
......
射干麻黄汤,成药为 寒喘丸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东子:水鸡,为陶制鸡状水哨玩具,注水吹哨,其声呼噜咕。治咽喉滤泡增生,咽喉有异物感,咽喉痒则咳,言语易咳,饮食易咳。
医案:
用经方:中午回家的路上,接到了小患者父亲打来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孩子的咳喘好了许多,夜晚能安然入睡了。
那是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小婴孩,父亲抱着她还未进门,远远地就听到了孩子嗓子里发出的痰鸣音。孩子皮肤白皙,小眼珠有神。啼哭的时候能看见舌头是淡的,舌苔是白的。她父亲说前几日曾服用过中药,咳嗽略有好转,可是孩子喘得难受,夜晚无法入睡。看前处方是桔梗、百部之类的药物,想来效果不大。未曾给这么小的孩子开过中药,我心里也直犯嘀咕,不知该如何开药方。思绪片刻,想起《金匮要略》中的条文,喉中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条文直接明了的告诉了我们,听闻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应该用射干麻黄汤。遂处方:射干9克,麻黄9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6克,紫苑6克,款冬花6克,生姜3片,大枣3枚,1剂。煎好分4日服完。次日电话回访,有效,但还喘,嘱其略增加每次服用量。今服药第三日,接到电话,说孩子的症状好了很多,我也非常欣慰。
我挺佩服这位父亲的,一直选择中药给孩子服用。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一定选择去医院给孩子输液了。可是服用中药后短短几日,能很快地减轻症状,输液也未必有此疗效。孩子的咳喘是常见病,用经方治疗见效快,副作用低。只是现在的家长们都不愿接受,一则认为见效慢,二则嫌煎药麻烦,药味苦,孩子不愿喝。其实只要家长接受,并愿意花点心思与孩子沟通,服苦药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当然,作为医者,更要耐心地与这些患者沟通,这样我们的经方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
医海一粟:邻居之外甥男,2岁半,家居青岛城阳区与即墨市之交界处轮胎厂,平素极易感冒伴咳喘调治不易(一月一次有年余),工人城市生活艰难,其父母每月之工资除去必需开支,剩余全为儿子治病花尽,工友戏称为其家“一月净”。前因邻居之女患久咳经我中药治愈,无奈而远涉两百余里就诊我处。病儿就诊时喉中痰鸣“呀呷”声大,时咳而“呀呷”稍减,面黄稍胖而泛白,鼻流清涕,舌胖齿痕色淡苔薄白,风关脉络紫浮而细直。听诊:双肺满布湿罗音。家长述其感冒至今又已20余日,某医院为其输液十余日,轻而不除,中年得子越娇贵而不成器云云。我处方:射干10生麻黄12辽细辛根3紫苑10款冬花10姜半夏10五味子6生姜5片大枣3枚,1剂,水煎三次掺一起浓缩得2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三次。
复诊,咳喘流涕已微,又开一剂加生甘草10如上法煎,每服10毫升,每日两次,诊后病儿家长笑曰:初看大夫年轻,以为浪得虚名,心生埋怨其姐夫妇之意,服药后有效,现在我算服了。哈哈,其人耿直如此。
半年后患儿家长托人欲为其捎上次之药,说是待感冒后好服用以预防反复云云。
这案是我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用经方治愈疾病,真如经上所言,一剂知二剂已。
我其时也迷信时方温病学说,因为我实习时,我的老师之一徐师精通《温病条辩》,病人很多,对银翘散的应用很是灵活,眼见他为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人三剂退热,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全国五百名名老中医之一。而我的另一位老师刘师精通《金贵要略》,病人也不少,但影响力不如前者,老先生治病处方经常是原方原量只字不改,一服一月。科里老师们议论,刘师处方如其人,方正规矩,缺乏灵活。我心里也附和此说,深以为非。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当我在时方里越来越糊涂时,运用经方往往就有生面别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逐渐喜欢上了经方。逐渐的读起了《伤寒杂病论》来,阅读了相关书籍,知道了什么叫“效不更方,乃步原章”;“方随法出,法随证立”;也体会到了当初刘师为什么叫我读经典原文了,为什么要抠字眼读书了,如今一切都在不言中。什么叫良师?我体会得到,当初的误解是得自于鹦鹉学舌式的错误,如今刘师已驾鹤西去,言犹在耳,栽培之意岂能忘心?徐刘二师所谓的“医者?易也!”医生的水平不是就体现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吗?徐师处方强调的善变是基于温病病机的善变上,故处方灵活而善变,故所治多外感,擅长外感,杂病非其长,师性亦急如烈火。刘师强调的原方原量,是基于杂病的病机的持久不变上,故善于守方,所治多杂病,而善于治疗杂病,外感非其长,师性亦规矩而慢条斯理。如今十余年过去了,我才知当初性急的徐师为何又托付性温的刘师带教我了。正所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徐刘及众位恩师也。
SFDfsakfdc:《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治咳嗽诸方,紫菀、款冬花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两者常常合用,主新、久咳嗽。
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 大肠腑·咳嗽第五》:治三十年嗽方
紫菀二两 款冬花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先食以饮服一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瘥。
房东老头,84岁,体壮实,阳根旺,既往有过胆囊手术,上腹部容易憋胀,容易便秘,下肢浮肿色暗,活动后会气短喘息,气温偏低时容易咳嗽痰多,处方:款冬花30克 紫菀30克 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莱菔子15克,每次咳嗽发作都能够快速缓解。
临床中,喉源性咳嗽我比较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木蝴蝶15克、桔梗10克、款冬花30克、紫菀30克,愿诸君亦试之。
johnsonqu:《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萎蹶,安五脏。
《本草正义》云:“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窒滞。”
经方中紫菀见于射干麻黄汤,常与款冬花合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治咳嗽诸方,紫菀、款冬花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两者常常合用,主新、久咳嗽。
据焦树德先生言:紫苑偏于宣肺化痰而治咳,款冬花偏于温肺化痰而治咳。二药常合用,能增加治咳的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紫苑无显著的镇咳作用,但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款冬花祛痰作用并不显著,但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而对于久咳,百部与百合,也是不可忽视的用药。后当另文探讨。
而关于紫菀的另外一个用处,则跟一则历史故事有关。
蔡京为北宋徽宗时的宰相。一次蔡因大肠秘固不通 ,十分难受 ,虽经御医调治 ,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准使用泻下要药大黄 ,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 ,于是有人推荐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啥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 ,而且往诊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入室后 ,史堪经详细切脉诊查一番 ,并未处方 ,只对蔡说 :给我 20钱即可。蔡感到莫名其妙 ,半天没有反应 ,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 20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 ,当面碾成粉末 ,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 ,其肠“须臾遂通” ,立即见了奇效。蔡惊喜万分 ,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微微笑道 :这很简单 ,气与肺相连 ,肠乃肺之传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固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 ,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 ,这样大肠也就随之而通达 ,所以药到病除。
而清代的叶天士,也善用紫菀来治疗便秘。以上四案皆用紫菀入方,叶氏声言是遵丹溪“ 开提肺窍”治法,故每案必以 紫菀、杏仁、蒌皮三味肺系药为主,且无一味通便利尿剂,可谓是不治便而便自通之典型方案。然开肺之药尚多,何以屡用紫菀?恐与紫苑本身有通便功能不无关系,正如<药品化义>所言:(紫菀)"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大有神功“。
......
桔梗汤
原文: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伤寒论》(311)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原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注:
东子:凡有脓皆可用桔梗,见局部凸肿,则为脓,咽喉见白点,为脓。
江鸿儒:在60年代至90年代,厦门鼓浪屿流传一个秘方,小孩子扁桃腺化脓、发烧,以前都要去打青霉素,当时经济比较困难,一个好心的老大娘就会抓三付药给邻居,一天煮一付,吃了以后,小孩子扁桃腺化脓很快就好了,直到这个老大娘去世后,这个方子还在用。这个老大娘是提前把药抓好,自己贴钱送给小孩子。我后来去调查这个事情,其实就两味药:桔梗五钱、甘草五钱,就是《伤寒论》的桔梗汤。我朋友的两个孩子都用过这个方子,是慢慢好转,小孩子愿意喝。后来在临床碰到病情不是很重、体温不是很高的,我都给小孩子用三付桔梗甘草汤,效果都很好。
......
附方
《千金》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
生姜甘草汤
原文: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生姜甘草汤》
原方: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桔梗白散
原文: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外台》桔梗白散》
原方: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
苇茎汤
原文: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苇茎汤》
原方: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注:苇茎可用芦根代,瓜瓣可用冬瓜子代。薏苡仁瓜瓣排脓。
......2022-06-27
(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目中反有浊唾诞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时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气,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
甘草干姜汤、射干麻黄汤、皂荚丸、厚朴麻黄汤、泽漆汤、麦门冬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桔梗汤、越婢加半夏汤、小青龙加石膏汤。
附方
《外台》炙甘草汤、《千金》甘草汤、《千金》生姜甘草汤、《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外台》桔梗白散、《千金》苇茎汤。
......
皂荚丸
原文: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原方: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右一味,末之,蜜丸,桐子大,以枣膏和汤,服三丸,日三,夜一服。
注:
医海一粟:皂角丸祛痰其实凭借的是刺激胃而增加气道分泌,作用机理正与西药氯化铵相同。胃浅之人烧心泛酸严重,有溃疡病者禁用之以免穿孔。其祛痰之力远大于桔梗远志之属,在中药祛痰剂中属于最峻烈之品。研粉加上好蜂蜜为丸绿豆大,先空腹服五丸,一小时之内勿进饮食,不知再加五丸。其在煎剂排脓通便祛痰亦佳,若论祛痰总不如丸剂效佳。儿科名家王玉玲氏治疗哮喘首重祛痰,最善皂角汤用以去顽痰。
......
射干麻黄汤,成药为 寒喘丸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原方:射干十三枚(一法三两),麻黄四两,生姜四两,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五味子半升,大枣七枚,半夏大者(洗)八枚(一法半升)。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东子:水鸡,为陶制鸡状水哨玩具,注水吹哨,其声呼噜咕。治咽喉滤泡增生,咽喉有异物感,咽喉痒则咳,言语易咳,饮食易咳。
医案:
用经方:中午回家的路上,接到了小患者父亲打来的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孩子的咳喘好了许多,夜晚能安然入睡了。
那是一个只有4个月大的小婴孩,父亲抱着她还未进门,远远地就听到了孩子嗓子里发出的痰鸣音。孩子皮肤白皙,小眼珠有神。啼哭的时候能看见舌头是淡的,舌苔是白的。她父亲说前几日曾服用过中药,咳嗽略有好转,可是孩子喘得难受,夜晚无法入睡。看前处方是桔梗、百部之类的药物,想来效果不大。未曾给这么小的孩子开过中药,我心里也直犯嘀咕,不知该如何开药方。思绪片刻,想起《金匮要略》中的条文,喉中水鸡声者,射干麻黄汤主之。条文直接明了的告诉了我们,听闻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应该用射干麻黄汤。遂处方:射干9克,麻黄9克,细辛3克,姜半夏9克,五味子6克,紫苑6克,款冬花6克,生姜3片,大枣3枚,1剂。煎好分4日服完。次日电话回访,有效,但还喘,嘱其略增加每次服用量。今服药第三日,接到电话,说孩子的症状好了很多,我也非常欣慰。
我挺佩服这位父亲的,一直选择中药给孩子服用。现在大多数的家长在这种情况下都一定选择去医院给孩子输液了。可是服用中药后短短几日,能很快地减轻症状,输液也未必有此疗效。孩子的咳喘是常见病,用经方治疗见效快,副作用低。只是现在的家长们都不愿接受,一则认为见效慢,二则嫌煎药麻烦,药味苦,孩子不愿喝。其实只要家长接受,并愿意花点心思与孩子沟通,服苦药并不是那么难的事情。当然,作为医者,更要耐心地与这些患者沟通,这样我们的经方才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了。
医海一粟:邻居之外甥男,2岁半,家居青岛城阳区与即墨市之交界处轮胎厂,平素极易感冒伴咳喘调治不易(一月一次有年余),工人城市生活艰难,其父母每月之工资除去必需开支,剩余全为儿子治病花尽,工友戏称为其家“一月净”。前因邻居之女患久咳经我中药治愈,无奈而远涉两百余里就诊我处。病儿就诊时喉中痰鸣“呀呷”声大,时咳而“呀呷”稍减,面黄稍胖而泛白,鼻流清涕,舌胖齿痕色淡苔薄白,风关脉络紫浮而细直。听诊:双肺满布湿罗音。家长述其感冒至今又已20余日,某医院为其输液十余日,轻而不除,中年得子越娇贵而不成器云云。我处方:射干10生麻黄12辽细辛根3紫苑10款冬花10姜半夏10五味子6生姜5片大枣3枚,1剂,水煎三次掺一起浓缩得200毫升,每次服20毫升,每日三次。
复诊,咳喘流涕已微,又开一剂加生甘草10如上法煎,每服10毫升,每日两次,诊后病儿家长笑曰:初看大夫年轻,以为浪得虚名,心生埋怨其姐夫妇之意,服药后有效,现在我算服了。哈哈,其人耿直如此。
半年后患儿家长托人欲为其捎上次之药,说是待感冒后好服用以预防反复云云。
这案是我初出茅庐第一次运用经方治愈疾病,真如经上所言,一剂知二剂已。
我其时也迷信时方温病学说,因为我实习时,我的老师之一徐师精通《温病条辩》,病人很多,对银翘散的应用很是灵活,眼见他为许多久治不愈的病人三剂退热,是省内为数不多的全国五百名名老中医之一。而我的另一位老师刘师精通《金贵要略》,病人也不少,但影响力不如前者,老先生治病处方经常是原方原量只字不改,一服一月。科里老师们议论,刘师处方如其人,方正规矩,缺乏灵活。我心里也附和此说,深以为非。
岁月荏苒,斗转星移,当我在时方里越来越糊涂时,运用经方往往就有生面别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逐渐喜欢上了经方。逐渐的读起了《伤寒杂病论》来,阅读了相关书籍,知道了什么叫“效不更方,乃步原章”;“方随法出,法随证立”;也体会到了当初刘师为什么叫我读经典原文了,为什么要抠字眼读书了,如今一切都在不言中。什么叫良师?我体会得到,当初的误解是得自于鹦鹉学舌式的错误,如今刘师已驾鹤西去,言犹在耳,栽培之意岂能忘心?徐刘二师所谓的“医者?易也!”医生的水平不是就体现在这变与不变之间吗?徐师处方强调的善变是基于温病病机的善变上,故处方灵活而善变,故所治多外感,擅长外感,杂病非其长,师性亦急如烈火。刘师强调的原方原量,是基于杂病的病机的持久不变上,故善于守方,所治多杂病,而善于治疗杂病,外感非其长,师性亦规矩而慢条斯理。如今十余年过去了,我才知当初性急的徐师为何又托付性温的刘师带教我了。正所谓: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徐刘及众位恩师也。
SFDfsakfdc:《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治咳嗽诸方,紫菀、款冬花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两者常常合用,主新、久咳嗽。
如:《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八 大肠腑·咳嗽第五》:治三十年嗽方
紫菀二两 款冬花三两
上二味治下筛,先食以饮服一方寸匕,日三服,七日瘥。
房东老头,84岁,体壮实,阳根旺,既往有过胆囊手术,上腹部容易憋胀,容易便秘,下肢浮肿色暗,活动后会气短喘息,气温偏低时容易咳嗽痰多,处方:款冬花30克 紫菀30克 苏子15克 白芥子15克 莱菔子15克,每次咳嗽发作都能够快速缓解。
临床中,喉源性咳嗽我比较常用半夏厚朴汤加木蝴蝶15克、桔梗10克、款冬花30克、紫菀30克,愿诸君亦试之。
johnsonqu:《神农本草经》:味苦,温。主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去蛊毒、萎蹶,安五脏。
《本草正义》云:“紫菀柔润有余,虽曰苦辛而温,非燥烈可比,专能开泄肺郁,定喘降逆宣通窒滞。”
经方中紫菀见于射干麻黄汤,常与款冬花合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医心方》治咳嗽诸方,紫菀、款冬花应用的频率非常高,而且两者常常合用,主新、久咳嗽。
据焦树德先生言:紫苑偏于宣肺化痰而治咳,款冬花偏于温肺化痰而治咳。二药常合用,能增加治咳的作用。据近代研究报导,紫苑无显著的镇咳作用,但有明显的祛痰作用;款冬花祛痰作用并不显著,但有显著的镇咳作用。
而对于久咳,百部与百合,也是不可忽视的用药。后当另文探讨。
而关于紫菀的另外一个用处,则跟一则历史故事有关。
蔡京为北宋徽宗时的宰相。一次蔡因大肠秘固不通 ,十分难受 ,虽经御医调治 ,然病情毫无好转。原因之一是蔡京不准使用泻下要药大黄 ,怕损伤正气。众医皆感束手 ,于是有人推荐史堪为其诊治。当时尚无啥名气的史堪不仅未被同行看好 ,而且往诊时还被蔡家看门人轻之而不报。入室后 ,史堪经详细切脉诊查一番 ,并未处方 ,只对蔡说 :给我 20钱即可。蔡感到莫名其妙 ,半天没有反应 ,最后还是叫人给了史堪 20钱。史堪嘱人买回紫菀一味 ,当面碾成粉末 ,叫蔡调水服下。蔡服药后不久 ,其肠“须臾遂通” ,立即见了奇效。蔡惊喜万分 ,定要史堪讲明道理。史微微笑道 :这很简单 ,气与肺相连 ,肠乃肺之传送器官。由于你所患的大肠秘固不通是由“肺气浊”造成的 ,现用紫菀给你清理肺气 ,这样大肠也就随之而通达 ,所以药到病除。
而清代的叶天士,也善用紫菀来治疗便秘。以上四案皆用紫菀入方,叶氏声言是遵丹溪“ 开提肺窍”治法,故每案必以 紫菀、杏仁、蒌皮三味肺系药为主,且无一味通便利尿剂,可谓是不治便而便自通之典型方案。然开肺之药尚多,何以屡用紫菀?恐与紫苑本身有通便功能不无关系,正如<药品化义>所言:(紫菀)"因其体润,善能滋肾,盖肾主二便,以此润大便燥结,利小便短赤,开发阴阳,大有神功“。
......
桔梗汤
原文: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伤寒论》(311)
2.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原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 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注:
东子:凡有脓皆可用桔梗,见局部凸肿,则为脓,咽喉见白点,为脓。
江鸿儒:在60年代至90年代,厦门鼓浪屿流传一个秘方,小孩子扁桃腺化脓、发烧,以前都要去打青霉素,当时经济比较困难,一个好心的老大娘就会抓三付药给邻居,一天煮一付,吃了以后,小孩子扁桃腺化脓很快就好了,直到这个老大娘去世后,这个方子还在用。这个老大娘是提前把药抓好,自己贴钱送给小孩子。我后来去调查这个事情,其实就两味药:桔梗五钱、甘草五钱,就是《伤寒论》的桔梗汤。我朋友的两个孩子都用过这个方子,是慢慢好转,小孩子愿意喝。后来在临床碰到病情不是很重、体温不是很高的,我都给小孩子用三付桔梗甘草汤,效果都很好。
......
附方
《千金》甘草汤 甘草二两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
生姜甘草汤
原文: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生姜甘草汤》
原方: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
桔梗白散
原文: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外台》桔梗白散》
原方: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
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多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
苇茎汤
原文: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附方<千金>苇茎汤》
原方: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注:苇茎可用芦根代,瓜瓣可用冬瓜子代。薏苡仁瓜瓣排脓。
......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