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理脾胃虚弱 饮食上需注意哪些

如何调理脾胃虚弱 饮食上需注
一、脾胃虚弱的原因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脾气虚”一词出于《内经》,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 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为饮食失调;二为劳累过度;三由于急慢性病。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二、脾胃虚弱有哪些临床表现
  脾胃虚弱的常见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泄泻时轻时重、或时发时止,大便稀溏,色淡无臭味,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食后易泻,吃多后见腹胀、大便多,平素食欲不振,面色萎黄,神疲倦怠,形体瘦弱,舌质淡,苔薄白,脉虚无力。
  如表现为脾气虚则见:脘腹胀满,食后为甚,口不知味,甚至不思饮食,大便溏薄,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肢体倦怠,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白,或肢体浮肿,舌淡苔白,脉缓弱无力。
  如表现为脾阳虚则见:腹胀纳少,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形寒肢冷,大便溏薄清稀。或肢体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见白带多质稀。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如表现为脾不统血则见:为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亏虚,可见食少,腹胀,便溏,肢体倦
三、脾胃虚弱的辨证施治
  1.治疗原则
  脾胃虚弱的为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主要方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2018-02-10
脾胃虚弱怎么调理?
2020-10-14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54:4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避免进食生冷坚硬食物。小孩出现脾胃虚弱,要注意饮食当中避免进食生冷坚硬的食物。比如:冷饮、雪糕、螃蟹等食物。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功效的食物,比如可用红枣与小米熬制成粥让宝宝食用,有很好的调理脾胃的作用。推拿调理脾胃虚弱。小孩出现脾胃虚弱的时候,还可以进行推拿来对脾胃进行调节。具体的做法为:捏...

  • 除了饮食调理外,脾胃虚弱的人还需要注意生活作息的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精神压力,都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进一步改善脾胃虚弱的症状。通过调整饮食、合理作息和适量运动,脾胃虚弱的人可以逐步改善自己的体质。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症状...

  • 脾胃虚弱,一般从三个方向去调节:第一方面,要从饮食上调节,是最根本的方面。饮食上要注意减少油腻、辛辣、刺激、寒凉或者过热的不良饮食习惯。比如经常吃很烫的火锅,直接入胃,或者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啤酒、冰饮料、冰棍或者冰镇的其他食物。胃中有虚火的人,非常喜欢吃冷饮,或者一些女孩,这个习惯...

  • 饮食调理同样不可忽视。三餐应定时定量,早餐可以选择如小米这样的谷物,熬制成养脾胃粥,有助于健脾益胃。饮食上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摄入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保护脾胃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心情愉快对脾胃健康尤为重要。饭前应减少脑力活动,专心进食,养成午睡习惯,这些都能有效补气养血...

  • 1、保证规律的饮食保证饮食规律是调理脾胃的关键,脾胃不好的人群尤其要注意一天三餐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饮食最好荤素均衡搭配,素食为主,养成常吃绿色蔬果的习惯,多补充膳食纤维,以方便满足消化需要,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或者不吃刺激性食物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辛辣油炸食物,冰冷和过烫的食物。少...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