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08——《灵兰秘典论篇第八》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D0000灵兰秘典:《素问集注》注:“吴氏曰:‘灵台兰室,黄帝藏书之所。秘典,秘密典籍也。’”
D0101十二脏之相使:
1、《素问集注》:“六脏藏神,六腑藏物,六脏六腑皆谓之脏,故云十二脏也。相使者,六脏六腑相为传使也。”
2、《素问悬解》卷二《十二脏相使论》注:“旧名《灵兰秘典》,以篇末误重于《气交变论》,结文有藏之灵兰之室一语,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脏相使》,义取篇首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名篇。《奇病论》‘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即谓此篇,今故改从原名’。”
3、十二脏之相使,即十二脏之相关功能。“十二脏之相使”,虽出现于《刺 》篇末SW72—D1001→Q1014“十二脏之相使”,然其与本文《灵兰秘典论》SW08—D0101→Q0114“十二脏之相使”,并非简单重复,彼是论述“神失位”之预刺法,故《刺 》“十二脏之相使”之文,不可或缺。
Q0101神明:
1、《内经注评》注:“精神,包括智慧和思维活动,张景岳说:‘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2、《内经校释》注:“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3、据《邪气脏腑病形》LS04—Q1201“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其一则为工,知其二则为神,知其三则神且明。”可知:神明,即智慧。
Q0102相傅:
1、古有傅说拜相的故事: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年)之丞相,为三公之一,使“殷国大治”、“殷道复兴”。《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说。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2、傅说拜相,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均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由是可知:相傅之官,亦早至殷商,可为《黄帝内经》成书年 据之一。
Q0105膻中:
1、《类经》三十卷第一注:“按十二经表里,有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膈上,为心之护卫。”
2、《王洪图内经讲稿》第二章第一节《十二脏之相使》云:“膻中就是指的心包,或者说是心包络。”
3、膻,Dan4。据《胀论》LS35—Q0502“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可知:膻中,即心包。
Q0106脾:“脾”后,必有漏简。在《刺 》SW72—Q1007有“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句,从本论前后论述看,《刺 》SW72—Q1007所论当为正解。为不擅改 ,特另起分行,调为“脾……”。“脾”条 不足,依《刺 》SW72—Q1007“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以译文补足。
Q0106仓廪:据《荀子.富国篇》杨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可知:廪,lin3,即米仑;仓廪,即粮库。
Q0109盛:cheng2,装。
Q0110伎:
1、 伎,ji4,《韵会》:“伎,伎巧。”
2、 《素问直解》注:“肾藏精,男女媾精,鼓气鼓力,故肾者,犹之作强之官,造化生人,伎巧由之而出焉。”
Q0111三焦者,决渎之官:
1、《类经》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2、《王洪图内经讲稿》第二章《十二脏之相使》云:“决渎之官,管理疏通水渠的官。又把三焦称作‘水道’。大家所熟悉的通调水道,什么水道?就是三焦水道。”
3、三焦,此独指下焦,即卫气运行之道;渎,小沟渠。全句:三焦,是兴修水道的水利之官。
Q0112津液藏矣:
1、《内经校释》作“ 藏矣。”
2、《刺 》SW72—Q1013亦作“津液藏矣。”《黄帝内经》中,“精”与“津”,其意相去远矣,当从本经作“津”。
Q0112州都之官:
1、《内经校释》注:“水液积聚的意思。州,有聚义。《礼记.王制》:‘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郑玄注:‘州,犹聚也’。都,《水经注》:‘水泽所聚谓之都’。”
2、州都之官,即水库之官。
Q0112气化,则能出矣:
1、《内经校释》注:“水液聚于膀胱,不能自出,必得下焦气化作用,方能排出,所以说气化则能出矣。”
2、气,此即食物之气;化,消化;气化,即食物消化。全句为:食物消化后,就能排尿了。
Q0114殁世不殆:
1、《内经校释》注:“指终生没有危险。”
2、《广雅.释诂四》:“殁,终也。”殁世即终生;《说文》:“殆,危也。”本义:危险。殁世不殆,即终生无危。
Q0114使道:
1、《内经校释》注:“指各器官发挥作用的正常途径。”
2、使道,指十二官之功能。
Q0114宗:据《周易.震卦》:“《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说文》:“宗,尊祖庙也”、《孔子家语.庙制解》:“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故筑为宫室,设为宗桃。”及前后文意可知:宗,即宗庙社稷。
Q0114殃:灾祸,遭殃。
Q0115窘:困难,窘迫,取深奥意。
Q0115肖者瞿瞿:
1、《内经校释》注:“瞿瞿,勤勉的样子。有学问的人勤勉地探讨研究。”
2、《素问集注》作“消者瞿瞿”并注:“消者,消息其道之微。瞿瞿,惊顾貌。”
3、肖者,学者也。瞿,qu1,据《说文》:“瞿,隼三视也”、《宗林》:“瞿,大视貌。”可知:肖者瞿瞿,即学者勤奋研究。
Q0115闵闵之当:
1、《内经校释》注:“此言理论的深玄,昏暗难明。如有物之遮蔽,与前文‘窘乎哉’相应。”
2、闵,通悯。《说文》:“闵,吊者在门也。”闵闵,忧虑。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闵闵之当,即忧心忡忡的时刻。
Q0115氂:li4,通厘。
D0201大圣之业:
1、《素问集注》注:“大圣之业者,能正心修身以及治国平天下也。”
2、《吕氏春秋.贵生》云:“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足见古之圣贤高士,均视养生为大圣伟业,而功名利禄、封候称王,不过只是圣人之余事。
LS29—《师传第二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29—D0701→Q1307‖→‖SW08—D0202‖迁移说明:
1、 原篇《师传》非独立论文,且与前文义理不属,宜迁出;
2、 《太素》置于气论卷第二十九《津液》;
3、 《类经》置于脏象类二十九《身形候脏腑》,独立成篇;
4、 《灵枢悬解》置于卷六《五阅五使》,黄元御称:“此段旧误在《师传》。”从其迁出,不从其迁入;
5、《甲乙》置于卷一第三《五脏六腑阴阳表里》,且置于“十二脏之相使”之后;
6、“以身形、肢、节、【月囷】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望诊之法,与本论以“十二脏之相使”论贵贱,主题相符,义理相通,论述更深入,而相得益彰。其为师传之秘笈,作为秘典之论,正当其位。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2-07-05
D0000灵兰秘典:《素问集注》注:“吴氏曰:‘灵台兰室,黄帝藏书之所。秘典,秘密典籍也。’”
D0101十二脏之相使:
1、《素问集注》:“六脏藏神,六腑藏物,六脏六腑皆谓之脏,故云十二脏也。相使者,六脏六腑相为传使也。”
2、《素问悬解》卷二《十二脏相使论》注:“旧名《灵兰秘典》,以篇末误重于《气交变论》,结文有藏之灵兰之室一语,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脏相使》,义取篇首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名篇。《奇病论》‘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即谓此篇,今故改从原名’。”
3、十二脏之相使,即十二脏之相关功能。“十二脏之相使”,虽出现于《刺 》篇末SW72—D1001→Q1014“十二脏之相使”,然其与本文《灵兰秘典论》SW08—D0101→Q0114“十二脏之相使”,并非简单重复,彼是论述“神失位”之预刺法,故《刺 》“十二脏之相使”之文,不可或缺。
Q0101神明:
1、《内经注评》注:“精神,包括智慧和思维活动,张景岳说:‘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2、《内经校释》注:“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3、据《邪气脏腑病形》LS04—Q1201“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其一则为工,知其二则为神,知其三则神且明。”可知:神明,即智慧。
Q0102相傅:
1、古有傅说拜相的故事: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年)之丞相,为三公之一,使“殷国大治”、“殷道复兴”。《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说。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
2、傅说拜相,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均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由是可知:相傅之官,亦早至殷商,可为《黄帝内经》成书年 据之一。
Q0105膻中:
1、《类经》三十卷第一注:“按十二经表里,有心包络而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膈上,为心之护卫。”
2、《王洪图内经讲稿》第二章第一节《十二脏之相使》云:“膻中就是指的心包,或者说是心包络。”
3、膻,Dan4。据《胀论》LS35—Q0502“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可知:膻中,即心包。
Q0106脾:“脾”后,必有漏简。在《刺 》SW72—Q1007有“脾者,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句,从本论前后论述看,《刺 》SW72—Q1007所论当为正解。为不擅改 ,特另起分行,调为“脾……”。“脾”条 不足,依《刺 》SW72—Q1007“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以译文补足。
Q0106仓廪:据《荀子.富国篇》杨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可知:廪,lin3,即米仑;仓廪,即粮库。
Q0109盛:cheng2,装。
Q0110伎:
1、 伎,ji4,《韵会》:“伎,伎巧。”
2、 《素问直解》注:“肾藏精,男女媾精,鼓气鼓力,故肾者,犹之作强之官,造化生人,伎巧由之而出焉。”
Q0111三焦者,决渎之官:
1、《类经》注:“上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2、《王洪图内经讲稿》第二章《十二脏之相使》云:“决渎之官,管理疏通水渠的官。又把三焦称作‘水道’。大家所熟悉的通调水道,什么水道?就是三焦水道。”
3、三焦,此独指下焦,即卫气运行之道;渎,小沟渠。全句:三焦,是兴修水道的水利之官。
Q0112津液藏矣:
1、《内经校释》作“ 藏矣。”
2、《刺 》SW72—Q1013亦作“津液藏矣。”《黄帝内经》中,“精”与“津”,其意相去远矣,当从本经作“津”。
Q0112州都之官:
1、《内经校释》注:“水液积聚的意思。州,有聚义。《礼记.王制》:‘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郑玄注:‘州,犹聚也’。都,《水经注》:‘水泽所聚谓之都’。”
2、州都之官,即水库之官。
Q0112气化,则能出矣:
1、《内经校释》注:“水液聚于膀胱,不能自出,必得下焦气化作用,方能排出,所以说气化则能出矣。”
2、气,此即食物之气;化,消化;气化,即食物消化。全句为:食物消化后,就能排尿了。
Q0114殁世不殆:
1、《内经校释》注:“指终生没有危险。”
2、《广雅.释诂四》:“殁,终也。”殁世即终生;《说文》:“殆,危也。”本义:危险。殁世不殆,即终生无危。
Q0114使道:
1、《内经校释》注:“指各器官发挥作用的正常途径。”
2、使道,指十二官之功能。
Q0114宗:据《周易.震卦》:“《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说文》:“宗,尊祖庙也”、《孔子家语.庙制解》:“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故筑为宫室,设为宗桃。”及前后文意可知:宗,即宗庙社稷。
Q0114殃:灾祸,遭殃。
Q0115窘:困难,窘迫,取深奥意。
Q0115肖者瞿瞿:
1、《内经校释》注:“瞿瞿,勤勉的样子。有学问的人勤勉地探讨研究。”
2、《素问集注》作“消者瞿瞿”并注:“消者,消息其道之微。瞿瞿,惊顾貌。”
3、肖者,学者也。瞿,qu1,据《说文》:“瞿,隼三视也”、《宗林》:“瞿,大视貌。”可知:肖者瞿瞿,即学者勤奋研究。
Q0115闵闵之当:
1、《内经校释》注:“此言理论的深玄,昏暗难明。如有物之遮蔽,与前文‘窘乎哉’相应。”
2、闵,通悯。《说文》:“闵,吊者在门也。”闵闵,忧虑。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闵闵之当,即忧心忡忡的时刻。
Q0115氂:li4,通厘。
D0201大圣之业:
1、《素问集注》注:“大圣之业者,能正心修身以及治国平天下也。”
2、《吕氏春秋.贵生》云:“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足见古之圣贤高士,均视养生为大圣伟业,而功名利禄、封候称王,不过只是圣人之余事。
LS29—《师传第二十九》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29—D0701→Q1307‖→‖SW08—D0202‖迁移说明:
1、 原篇《师传》非独立论文,且与前文义理不属,宜迁出;
2、 《太素》置于气论卷第二十九《津液》;
3、 《类经》置于脏象类二十九《身形候脏腑》,独立成篇;
4、 《灵枢悬解》置于卷六《五阅五使》,黄元御称:“此段旧误在《师传》。”从其迁出,不从其迁入;
5、《甲乙》置于卷一第三《五脏六腑阴阳表里》,且置于“十二脏之相使”之后;
6、“以身形、肢、节、【月囷】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望诊之法,与本论以“十二脏之相使”论贵贱,主题相符,义理相通,论述更深入,而相得益彰。其为师传之秘笈,作为秘典之论,正当其位。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22-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