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和理中丸有什么区别?

1、成份不同
小建中汤:饴糖、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生姜。

理中丸: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
2、歌诀不同
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3、主治功效不同
小建中汤: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理中丸:脾胃虚寒,自利不渴,呕吐腹痛,不欲饮食,中寒霍乱,阳虚失血,胸痹虚证,病后喜唾,小儿慢惊。

4、方义不同
小建中汤:
本证多由中焦虚寒,肝脾失和,化源不足所致,治疗以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为主。中焦虚寒,肝木乘土,故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焦虚寒,化源匮乏,气血俱虚,故见心悸、面色无华、发热、口燥咽干等。
方中重用甘温质润之饴糖为君,温补中焦,缓急止痛。臣以辛温之桂枝温阳气,祛寒邪;酸甘之白芍养营阴,缓肝急,止腹痛。佐以生姜温胃散寒,大枣补脾益气。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是为佐使之用。
其中饴糖配桂枝,辛甘化阳,温中焦而补脾虚;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缓肝急而止腹痛。六药合用,温中补虚缓急之中,蕴有柔肝理脾,益阴和阳之意,用之可使中气强健,阴阳气血生化有源,故以“建中”名之。

理中丸:
方中干姜辛热,温中焦脾胃,助阳祛寒,为君药。人参益气健脾,培补后天之本助运化为臣药;白术健脾燥湿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温中焦之阳气,祛中焦之寒邪,健中焦之运化,吐泻冷痛诸症悉可解除,故方名“理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建中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理中丸
2022-11-17
mcxzy 阅读 51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19:1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两者比较 理中丸和小建中汤在成分和功效上有所不同。理中丸更侧重于温中散寒、益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多种症状;而小建中汤则更侧重于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腹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因此,在选择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症状和需求进行选择。总结 理中丸和小建中汤都是经典的中...

  • 1、方剂成分不同:理中丸和小建中汤的成分并不相同,其中部分成分对患者的症状产生了不良反应,而小建中汤的成分则更适合患者的体质和症状。2、病情差异:不同的疾病或症状对方剂的反应会不同。当患者的症状主要与胃肠道相关,而小建中汤针对胃肠道问题的效果更好,则会对患者产生更显著的效果。

  • 1. 中成药 理中丸:主要用于温中驱寒,补气健脾,适用于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疼、饮食不良、二便异常等症状。 小建中汤:同样具有温中补虚、缓急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引起的多种症状。 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等症状,有助于健脾益气。2. 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的作用通常比丸剂更为迅速和...

  • 如果确诊为脾阳虚,通常会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作为代表方子。这两类药物能够有效地温暖脾阳,改善脾功能。当然,小建中汤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适用于脾阳虚的治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阴虚火旺的人应避免使用补脾阳的药物,以免加重病情。理中丸由人参、白术、干姜和甘草组成,能够温中散寒、健脾...

  • 脾胃阳虚的病人需要服用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等具有健脾益气、温阳散寒作用的药物。理中丸主要包含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等药物,可以有效治疗脾胃阳虚。附子理中丸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味附子,具有大补阳气、回阳救逆的作用,可以加强功效。脾胃阳虚病人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气短...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