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中药的,但是是很初的初学者
我理解“入”是某种药偏重于治某个脏腑或经络的证
“归”不知道
--------------------------------------------------------
找到比较专业的说法:
是在“知道”里找到的……囧
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作用。也就是指明药物治病的适应范围。
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皆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如寒性药物,虽然同样具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清肺热,有的偏清肝热;同一补药,有的是补肺,有的是补脾。因此,祖国医药学便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以说明某药对某一脏腑经络的治疗作用,形成了药物的归经理论。
药物的归经,主要根据其所治的脏腑经络来确定的。因为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症侯,便可通过经络获得系统的认识。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症;肝经病变,每见肋痛、抽搐等症;心经病变,每见心悸、失眠等症。根据药物的功效,与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某药对某脏腑经络病变起着主要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咳喘胸闷,故归肺经;羚羊角、钩藤能熄风止痛,故归肝经;朱砂、茯苓能安神定悸,故归心经等。这说明归经的理论,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至于一种药物可以归入数经的,是说明对数经都有治疗作用。如石膏归肺胃二经,是说明石膏既能清肺热,也能清胃热;党参归脾肺二经,是说明党参既能补脾气,也能补肺气。
药物的归经,对临床治疗也有重要意义。例如:肝热目赤,在清热药物中,就可选用能清肝热的药物治疗;胃寒腹痛,在祛寒药物中,就可以选用温胃止痛的药物治疗。从而也就便利了临床的脏腑用药。所以在重点熟悉药物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和了解某些主要药物的重要归经,仍是必要的。
此外,归经虽然具体指出了药效所在,便利了临床应用,但由于脏腑经络病变,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也不单纯的使用某一经药。如肺病而见脾虚的,除用治肺药外,还可用补脾的药物,因脾能健运可促进肺病痊愈。因此, 既要了解药物的归经,又要掌握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归经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过去某些药物的归经,也曾带有唯心主义的主观腻造,如以药物的“五色”归“五脏”以及植物药的以皮行皮、以心入心等理论,都是当时历史条件限制的结果。在临床应用时,不可机械地看待。
------------------------------------------------------------------
我想,“归”可能是说XX药归属于某个脏腑或经络,即属性相同;而“入”是可以治某个脏腑或经络的证。但其实我还是觉得“入”和“归”是一个意思的,就是我前面说的是治某个脏腑或经络的证的。(仅代表个人想法)2009-10-06
我理解“入”是某种药偏重于治某个脏腑或经络的证
“归”不知道
--------------------------------------------------------
找到比较专业的说法:
是在“知道”里找到的……囧
归经,是说明某种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作用。也就是指明药物治病的适应范围。
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皆有一定的适应范围, 如寒性药物,虽然同样具有清热作用,但有的偏清肺热,有的偏清肝热;同一补药,有的是补肺,有的是补脾。因此,祖国医药学便根据脏腑经络学说,结合药物的作用,把所有药物分别归于十二经,以说明某药对某一脏腑经络的治疗作用,形成了药物的归经理论。
药物的归经,主要根据其所治的脏腑经络来确定的。因为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里,在病变时,体表的疾病可以影响到内脏;内脏的病变也可以反映到体表。因此,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症侯,便可通过经络获得系统的认识。如肺经病变,每见喘咳等症;肝经病变,每见肋痛、抽搐等症;心经病变,每见心悸、失眠等症。根据药物的功效,与脏腑、经络密切结合起来,就可以说明某药对某脏腑经络病变起着主要作用。如桔梗、杏仁能治咳喘胸闷,故归肺经;羚羊角、钩藤能熄风止痛,故归肝经;朱砂、茯苓能安神定悸,故归心经等。这说明归经的理论,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是从疗效的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至于一种药物可以归入数经的,是说明对数经都有治疗作用。如石膏归肺胃二经,是说明石膏既能清肺热,也能清胃热;党参归脾肺二经,是说明党参既能补脾气,也能补肺气。
药物的归经,对临床治疗也有重要意义。例如:肝热目赤,在清热药物中,就可选用能清肝热的药物治疗;胃寒腹痛,在祛寒药物中,就可以选用温胃止痛的药物治疗。从而也就便利了临床的脏腑用药。所以在重点熟悉药物功能的同时,进一步明确和了解某些主要药物的重要归经,仍是必要的。
此外,归经虽然具体指出了药效所在,便利了临床应用,但由于脏腑经络病变,可以相互影响,因此在临床用药时,也不单纯的使用某一经药。如肺病而见脾虚的,除用治肺药外,还可用补脾的药物,因脾能健运可促进肺病痊愈。因此, 既要了解药物的归经,又要掌握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归经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过去某些药物的归经,也曾带有唯心主义的主观腻造,如以药物的“五色”归“五脏”以及植物药的以皮行皮、以心入心等理论,都是当时历史条件限制的结果。在临床应用时,不可机械地看待。
------------------------------------------------------------------
我想,“归”可能是说XX药归属于某个脏腑或经络,即属性相同;而“入”是可以治某个脏腑或经络的证。但其实我还是觉得“入”和“归”是一个意思的,就是我前面说的是治某个脏腑或经络的证的。(仅代表个人想法)2009-10-06
“入”和“归”的意思都是指主要的药效会进入到xx经,2009-10-06
“归”和“入”是一样的,只是说法不一样而已。2009-10-06
对中医,包括类似的,传统的东西,比如风水,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因为民族感情而放弃了科学,那样对自己会造成伤害,也很容易上当受骗,现在很多招摇撞骗的人,包括号称自己是名中医、老中医的人,他们利用的是大家朴素的民族感情来赚钱、赚取名声,大家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科学的头脑,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2009-10-06
入是进,归是回2009-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