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

黄芪建中汤的应用

(一)如果是虚劳底不要直接医病,因为营卫之气不通,气血都还不能运转,吃什么药都不能到胃,要先补虚。

(二)吃东西之后,稍微一紧张就拉肚子,就是肝乘脾。肝乘脾的胃痛,首先要知道是寒底,还是真正的实热发炎胃痛,实热发炎的胃疼用泻心汤;理中汤证脾胃寒,脉是平平沉沉的,一个枕头给他,喜欢抱着;建中汤发虚热,抱不住枕头,脉会偏弦一点,这些点可以做辩证参考。

(三)阴虚的胃溃疡,或者萎缩性的胃炎,基本上是黄芪建中汤。黄芪建中汤是温药,如果是实热的发炎,用半夏泻心汤。

(四)小孩子身体不好,小建中汤小剂量慢慢补,没什么副作用(除非是补上火)。小孩子的鼻子过敏、消化不良,小建中汤慢慢吃身体就会越来越好。小建中小儿百病用黄芪,直接用补少阳的黄芪建中汤,更合乎古时候医家经典的论述,黄芪建中汤就给小朋友吃。

小建中汤的应用

(一)小建中汤因为有麦芽糖才称之为建中汤。麦芽糖少了不行,一贴煎剂的小建中汤需要三分之一碗的麦芽糖,煮出来的汤相当甜。鼻子过敏流鼻血的时候吃三四克科学中药的小建中汤,鼻血会突然少一点。消化轴的虚劳病,喝下小建中汤就不会觉得很饿,过后半天开始觉得很困或者很饿。

(二)妇女月经期间肚子阴阴的绞痛,用建中汤。对于月经期间短期的血虚可以加当归。用当归芍药散也可以。

(三)小建中汤对于大便的状况是双向调节的。很容易拉肚子和便秘,都可以用。

(四)各种肝病用小建中汤调理效果都不错(不包括肝正在实热发炎),是一个通用的保肝的方子。肝不好,脸发黄,小建中汤证。

(五)一天到晚烦热,觉得身体在发烧,或者量体温一年四季都是三十七度六,用小建中汤。

    (六)虚劳性质的消渴(糖尿病),在某一个阶段每天口渴的时候,可以用小建中汤。糖尿病最主轴的方剂还是肾气丸。

(七)鼻子过敏,冬天天气一冷就流鼻水,吃小建中汤会好很多。如果小建中汤不够暖的话,可以加干姜、附子。很容易过敏的体质,最好是先往虚劳想,即使是小朋友。

(八)慢性皮肤过敏性的疹子,过敏体质是以补肝肾为主。如果过敏的人是虚劳的话,要从虚劳治

归脾汤

(一)归脾汤等于是建中汤的子方,用于思虑过度,劳伤心神,健忘,心慌。

(二)病机结构:多思多想,从脾虚开始,心阴、心阳不能统摄,变成心虚。

  (三)归脾汤,首先是补脾阳,终极取向是治阴虚。它是以脾胃为中轴,用阳药来养阴,最后的结构是归心。脾一被补到,胡思乱想的频率开始降低。心被补到以后,心情比较平静,所以归脾汤今天在临床上可以说是治疗轻度的忧郁或者燥郁的一个很好用的方剂。

(四)对于浅浅的胃溃疡,用归脾汤的效果不输给建中汤,之前得过胃溃疡,医得差不多好了,但每天吃饭还微微的有点不舒服,用归脾汤收工。

(五)妇女月经结束后还有一点血渗出来,是心脾两虚,脾不统血,用归脾汤来摄血。

(六)归脾汤有安神助眠的效果。

(七)治疗轻度的忧郁燥郁症用加味归脾汤。加柴胡、丹皮,柴胡舒肝解郁,丹皮解决肝的血分的郁闷住的热。

(八)常年吃素、吃生冷,体质比较寒的人。先用归脾汤,温温的修补脾胃。2022-07-12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6:56: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从功效上分析,黄芪建中汤主要作用于温中祛寒,有助于驱散体内的寒气,增强体质。而小建中汤则以温中补虚、缓解急痛为主要功效,适用于中焦虚寒引起的疼痛。在药物组成方面,黄芪建中汤包括了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黄芪(5克)和炙甘草(6克)。...

  • 1. 小建中汤:本方由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以及饴糖组成。适用于体虚受寒所致的里急腹痛,具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的功效。2. 黄芪建中汤: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入黄芪,增强了补气固表的作用。适用于脾气虚弱,肺气亦虚的患者,症状较轻,以补益为主。3. 大建中汤:由白芍、干姜、饴糖和...

  • 黄芪建中汤与小建中汤都是中医经典方剂,旨在调理中焦虚寒引发的病症。主要配方如下:黄芪建中汤: 黄芪30克,白芍18克,桂枝和生姜各9克,炙甘草6克,大枣6枚(需要分开)。 小建中汤: 除了上述基本成分,还加入了胶饴(饴糖)30克,以增加温补效果。这两种汤剂的功效主要集中在温中补虚和缓急止痛...

  • 从功效上看,黄芪建中汤为温中祛寒。而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从药物组成看,黄芪建中汤有:饴糖(30克)桂枝(9克)芍药(18克)生姜(9克)大枣(6枚)黄芪(5克)炙甘草(6克)。而小建中汤无黄芪。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成人常用剂量:5剂)。而小建中...

  • 从功效上看,黄芪建中汤为温中祛寒。而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从药物组成看,黄芪建中汤有:饴糖(30克) 桂枝(9克) 芍药(18克) 生姜(9克) 大枣(6枚) 黄芪(5克) 炙甘草(6克)。而小建中汤无黄芪。从药方用法看,黄芪建中汤为:水煎分三次温服 。而小建中汤为:水煎,去渣,加入饴糖...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