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汤清肝胆湿热

夏季天气潮湿闷热,昼长夜短,高温“烧烤”模式不但让人脾气暴躁,睡眠质量也有所下降。中医认为“怒伤肝”,睡眠不足导致子时肝经当值时,流经肝脏的血流不足,再加上食物易腐败,滋生大量细菌,使肝病患者在夏季病情容易反复、加重,尤其是中医辨证为肝胆湿热型的患者。推荐这类人群在夏季常喝鸡骨草煲猪横汤,能清肝利胆、舒肝健脾、利湿退黄、下火解毒。

取鸡骨草50克、猪横1条、瘦肉200克、蜜枣2个、生姜3片。先将猪横去筋,清洗干净,焯水后捞起切块备用;鸡骨草洗去灰尘后浸泡30分钟左右;瘦肉切成小块。上述全部材料放进汤煲中,注入清水,大火煲滚后转中火再煲一个半小时,调味后饮用。

汤中主料鸡骨草有“岭南佳草”之称,在南方地区生长旺盛,因其有清热利湿之功,经常被长年湿热的岭南地区民间当做“护肝奇草”而入膳。中医认为,鸡骨草微苦、性寒,入肝、胃、心肺经,具有清肝热、解湿毒、健脾胃、退黄疸、散瘀痛的功效。临床上,鸡骨草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湿热引起的口苦咽干、两胁疼痛、胸闷不舒、纳呆腹胀、小便色黄涩痛、带下腥臭而黄等症,尤其是乙肝、丙肝、脂肪肝患者伴肝区不适、口苦、尿黄、脾气暴躁等症。不少研究也证实,鸡骨草富含的粗皂甙对四氯化碳等有害物质引起的肝损伤可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猪横是猪的胰脏,也是鸡骨草的“最佳拍档”。据《神农本草》记载,猪横甘平无毒,有清热祛湿、利胆退黄、健脾养胃的功效,两者配伍相得益彰。生姜性温,既可辟腥,也可制约鸡骨草的寒凉。蜜枣味道甜润,入脾、胃二经,除了有补益脾胃的作用,还可缓和药性。诸物合用,能清肝利胆,祛湿退黄,最适合湿热蕴蒸肝胆之人饮用。

鸡骨草煲猪横汤材料简单易得,烹煮便捷。证属体质湿热之人可每周饮用2~3次,2周后观察,若湿热体质已转变,当效验辄止,不宜长期饮用。因鸡骨草性偏寒凉,平时有手脚不温、怕冷、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等体质虚寒者不宜饮用,以免寒上加寒。2022-12-2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9:08: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黄花菜瘦肉汤,将30克黄花菜与60克精瘦肉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煮汤饮用。此汤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特别是中医辨证属于肝胆湿热类型者。2. 黄花菜粥,将30克黄花菜、15克瘦肉末、适量糯米和白糖一同煲煮成粥,每日可食用1至2次。该粥具有清热凉血、消肿、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

  • 茵陈蒿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茵陈、栀子和大黄。茵陈具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栀子能清热利尿、疏肝解郁,大黄则能泻下通便,共同起到清热利湿、疏肝利胆的效果。龙胆泻肝丸则是常用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等药物,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特别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头晕...

  • 中草药调理:轻微症状可采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如黄连汤、龙胆泻肝汤、白虎加人参解肌汤。艾灸调理:通过温热刺激穴位,如丰隆穴、曲泉穴、阳陵泉穴,调理肝胆湿热,散火、清脏腑,缓解体内的湿热毒素。肝胆湿热的调理重点在于饮食、中草药和艾灸,同时需要找到并远离病因,如湿热体质、不良饮食、高压力和潮湿环...

  • 中医治疗肝胆湿热的配方有龙胆泻肝汤,包含几种药物对肝胆湿热的治疗是非常好的,一是龙胆草,另外两种是黄芩和栀子,如果肝胆湿热很严重,伴有大便不通的情况下,可以添加大黄。这几类药物均非常寒凉,能够清肝胆湿热,但是不宜长期服用,长期服用会对体质造成影响。另外,这几种药物对肝脏本身会产生毒性,...

  • 龙胆泻肝汤或丸、茵陈蒿汤等。1、龙胆泻肝汤或丸:主要药物包括龙胆、柴胡、黄芩、炒栀子、泽泻、木通、盐炒车前子、酒炒当归、地黄、炙甘草等,具有清肝胆、去除湿热的功效,适用于肝胆湿热导致的疱疹、湿疹、皮炎等症状。2、茵陈蒿汤:主要由茵陈、栀子、大黄组成,其中茵陈能够清热利湿,栀子可以清热...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