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治疗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运脾和胃。清热利湿选用苦寒清热药与清利小便等药配伍,达到湿去热清的目的,常用于湿热病邪引起的脾胃、肝胆、肠道、膀胱等处的外感发热病。
[常方]王氏连朴饮。
[方义]本方以黄连、山栀苦寒清化湿热;半夏、厚朴燥湿除满;石菖蒲、芦根、淡豆豉和中清热除湿。可加滑石、鲜荷叶清利渗湿。
[处方]厚朴10克,川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5克,香豉炒、焦栀各15克,芦根2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加减]若热甚者,加黄柏、黄芩清热燥湿。湿重者,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黄疸者加茵陈除湿退黄。另外,还可口服甘露消毒丹,以清利湿热、芳香化浊。
2019-12-27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9:54: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对脾胃湿热的治疗,应当遵循清热不伤湿、利湿不助热的原则,常用的方剂如三仁汤,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加入冬瓜皮和茵陈,以达到祛湿清热的效果,使脾胃恢复正常。如果出现湿热下痢的症状,可以使用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若伴有黄疸,可以考虑使用茵陈五苓散加减。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辅助治疗...

  • 在中医治疗中,针灸和拔罐等外治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调理脾胃湿热。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以调节人体气血,促进湿热的排出。拔罐则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湿热的排除。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调理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脾胃湿热的治疗需要一个过程,患者应保持耐心,遵循...

  • 脾胃湿热,中医称为中焦湿热,常见症状包括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等。治疗上,黄柏颗粒冲剂10g/日,是常用的中成药之一,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对于脾胃虚寒证,主要表现为腹胀纳少、腹满时减、腹痛喜温喜按、口泛清水等症状,可使用参苓白术散、人参健脾丸等药物,以温中散寒、健脾和胃。脾胃气虚者...

  • 酌加宣肺解郁之品,如杏仁、瓜蒌、麻黄等。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用杏仁宣肺解郁,使湿阻得运,启宣肺利水健脾之先河。三: 以上就是有关脾胃湿热治疗与预防方法,治疗脾胃湿热与日常的饮食很有关系,所以脾胃湿热的朋友一定要多多把关饮食习惯,这样才能更好的调理好湿热体质。

  • 肺脏湿热证多因肺中湿热化痰引起,表现为咳嗽气紧、胸痛等症状。治疗上,常用千金苇茎汤加减,必要时合用麻杏石甘汤等。总之,湿热病的治疗需根据具体症状和所在部位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中医认为,湿热所在部位不同,其表现和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医生在治疗时需细致辨证施治。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