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艾灸的作用
1.排毒减肥
艾灸有利于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将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排出,便秘、脂肪堆积等难题也会得到改善。
2.温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袭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已达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之效。
3.杀菌消炎
艾灸的过程中会产生药性烟雾,药性烟雾具有很强的杀菌消炎的作用,能治疗痔疮、前列腺、水泡、 炎等。
4 .扶正祛邪
正气内存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艾灸的禁忌
1.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的体表部位,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注意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新鲜洁净。
2.特殊敏感部位不宜进行艾灸,如男性和女性的性器官,怀孕期女性的腰骶部和下腹部,人体的心脏部位,眼睛等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等。
3.对于阴虚火旺以及邪热内炽的患者不宜采用艾灸治疗,如中风闭证、高热神昏、咯血吐血等症均为使用禁忌。
4.艾灸是用火点燃艾条后进行熏灸,处理不当容易引起局部皮肤烫伤,所以进行艾灸一定要谨慎,脸部一般不能进行艾灸。
5.经常活动的部位,关节部位等处不可使用瘢痕灸法进行艾灸,以免艾疮化脓后难以愈合。
也是就是为大家介绍的艾灸的作用和禁忌,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2022-09-06
1、艾灸的功效有温经散寒(温煦人体经络,祛除体内寒邪)、升阳举陷(升提机体的阳气,以托举下陷的脏器)以及消瘀散结(消除瘀血散出结块)和拔毒泄热(拔出毒邪而泄热邪)等。作用为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禁忌为极度疲劳、过饥、过饱禁灸等。

2、艾灸功效为温经散寒,升阳举陷,消瘀散结和拔毒泄热。艾灸具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3、凡暴露在外的部位都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和下腹部,还有男女的乳头以及会阴部等不要施灸。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极度疲劳和过饥、过饱以及大汗淋漓等情况都不适宜艾灸。2023-03-17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48: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4、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

  • 艾灸还有行气活血、消瘀散结的作用。艾灸的温热刺激能够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从而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瘀血和结块。艾灸还可以温阳补虚、补中益气。艾灸时,通过温热刺激可以回阳救逆,增强身体机能,从而达到防病保健、强身益寿的目的。艾灸疗法虽然具有诸多优点,但也有其禁忌。艾灸以火熏灸,如...

  • 1、效果和作用:艾灸的部位主要是肾经、胃经、脾经等部位,而且都要经过腹部。艾灸腹部具有温经、通络、散寒、止痛的功效和作用,尤其是在腹部出现腹胀、腹泻、消化不良、食少纳呆、周身困倦、四末不温等症状时,腹部穴位的艾灸也能得到缓解。如果出现肾阳虚相关症状,如五更肾泄、阳痿、早泄、腰痛等,还可在...

  • 拔毒泄热:艾灸可以调节机体的功能,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和热邪,对于热毒炽盛、疮疡肿毒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防病保健:艾灸能够防病于未然,通过长期的艾灸保健,可以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艾灸的禁忌则包括以下几点:特定部位禁灸:颜面部、关节活动处、大动脉处...

  • 调节月经:女性常见的痛经和月经不调问题,艾灸也能有效改善。它有助于调节体内气血,稳定酸碱平衡,并调理脾胃。驱寒保暖:对于体质偏寒、手脚冰凉的人来说,艾灸是驱寒保暖的良伴。其中的药物成分能穿透肌肤表层,渗透至体内,促进脂肪燃烧,提升体温。艾灸的禁忌 使用艾灸时,应避免接触生冷的水和食物。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