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千古名方,温肺寒,清痰饮,适合肺虚寒、吐白痰的朋友

我们知道人体有阴阳二气,这二气就像从小青梅竹马的小情侣,当它们互相激荡,阴阳合和的时候,就像小情侣在互相调情一样,人体也会因为感受到它们的欢悦而倍感舒适。
先贤医家们常将这种中和之气称作冲气,《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如果冲气不能达标,要么是阳虚阴盛,要么是阴虚阳盛,总归是秤没有摆平。
若是阳虚阴盛,就像缺少太阳天,难以气化地面的水湿,以致水饮内停。而若具体到脾阳不足,肺阳不足,则可因脾寒,肺寒,而使津液失去正常流动性,冷缩成痰饮。
医圣张仲景之 苓甘五味姜辛汤 ,温肺化饮,温化寒痰,正是治这种脾阳虚肺也寒的专方。表现为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滑,脉弦滑。
处方:茯苓、甘草、干姜、细辛、五味子。
本方深得阴阳合和之妙。肾作为阴阳二气的根本,脾肾互根,肺肾互通,且心还是君主,最好八方都维护好。
方中茯苓 ,泻肾中浊气,健脾利湿,宁心安神,清肺气,且因泻肾浊而带补阴功效,与本方之温脾阳肺阳形成阴阳互补的局面; 甘草 清热化痰,配合茯苓共成干姜细辛的缓坡道,为其温补铺好路; 干姜 以其辛热,五脏之中,除去不入肝,脾胃、肾心肺经全是它的地盘,哪里都可用它除寒散结,燥湿消痰,与茯苓配伍,茯苓利湿,干姜燥湿,一阴一阳力除湿生为痰。
茯苓和干姜在五脏纵横开阖,细辛在一边也不闲着。 肾阴肾阳不平衡,冲气上逆,可致原本就有痰饮的肺咳得更厉害。细辛上行入肺,下行入肾,能将这个逆气往下拉,且温肺化饮,从而止咳。
干姜配细辛, 温肺暖脾,温肾助阳,消痰逐饮,与茯苓之补阴形成平衡冲气的能量场; 五味子 五味均备,尤以酸而敛正气,甘温而补五脏真气,尤其是肺心肾之气。将这个能量场守住。
可见名方之设置,除了阴阳互补,还可上升到能量守恒的高度。 难怪本方成了 治疗寒痰的重要方剂, 只要是白色痰,就可以尝试这个方子。
除了与肺密切相关的咽炎,气管炎,肺气肿,哮喘之外,尿频,糖尿病等均可用其加减。 比如痰饮内停、下肢浮肿之糖尿病 ,就可加真武汤化气行水与苓甘姜辛汤温补肺脾肾共治。
尤其是脾为生痰之源,久咳色白之痰不愈,往往都是脾阳虚弱,不断生痰所致,故 有人常期咳嗽,用苓甘五味姜辛汤便见效收功 。而这种久咳也常见于肺癌,本病肺脾肾俱损,肺的宣降也出现问题,可用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治疗,疗效佳。
本方有成药,名苓甘五味姜辛丸。
2022-07-02
mcxzy 阅读 9 次 更新于 2025-04-14 13:06: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恶寒无汗者,可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痰多清稀、咳喘难以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温化降逆寒痰。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的重要药物,根据肺寒停饮偏重或肺虚的...

  • 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2.本方加石膏悔含,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 3.茯苓: 渗湿健脾 茯苓甘淡平,归属于心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能,为利水消肿的要药,常用于痰饮、水肿、脾虚泄泻及心悸等症!在这里助半夏化痰。4.生姜: 辛温散结,和胃止呕 生姜辛温,归属于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之功效,成为为“呕家圣药”,多用于治疗胃...

  • 还有治疗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身倦欲卧、舌苔水滑、脉沉者,与麻黄、附子同用,即《伤寒论》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三、细辛能温肺化痰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同用,见《伤寒论》方小青龙汤,专治寒饮伏肺之喘证;四、细辛辛散走窜,善于通窍,可通鼻窍,治鼻渊,...

  • …宜用之。”麻黄附子细辛汤主要治疗太阳与少阴合病。《药品化义》记载:“细辛,若寒邪入里,而在阴经者,以此从内托出。”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温在里,麻黄发表之寒,细辛从里出表。 散寒化饮止咳逆 细辛功能温肺化饮,用治肺寒痰饮咳喘诸证。小青龙汤是治疗外寒内饮的代表方;《金匮...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