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阴阳应象大论: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

《黄帝内经》分《灵枢(shū)》和《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他三部分别为黄帝的《难经》,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及神农的《神农本草经》。

今天来聊一聊其中的“阴阳应象大论”篇:

“阴阳”是中医哲学最重要的概念;对于“应象”两个字,其中“应”是对应的意思,“象”是现象的意思;也就是以“阴阳”为核心,将天地万物的所有现象,和人体生命形象一一对应: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邪风”到来,有如暴风骤雨一般。

故善治者治皮毛:擅长治病的医生,在病邪刚刚入侵到“皮毛”的时候,就给予及时治疗。

其次治肌肤:医术稍差的医生,病邪入侵到“肌肤”的时候,才给予治疗。

其次治筋脉:再差一点的医生,病邪入侵到“筋脉”的时候,才给予治疗

其次治六府:更差的医生,病邪入侵到“六腑”的时候,才给予治疗。

其次治五藏:最差的医生,病邪入侵到“五脏”的时候,才给予治疗。

治五藏者,半死半生也:如果病邪已经入侵到“五脏”;治愈的希望和死亡的可能各占一半。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藏:感受到了天的“邪气”,就会使得“五脏”受到伤害。

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府:感受到饮食的“寒热”,就会使得“六腑”受到伤害。

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感受到土地的“湿气”,就会使得“皮肤筋脉”受到伤害。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高明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脸色和脉搏,就能辨明疾病是“属阴”还是“属阳”,是“阴虚”还是“阳虚”。

审清浊而知部分:判断清楚出问题的是“上清”还是“下浊”,就能明白是“脏腑”中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察病人喘息情况,听病人发出的声音,从而知道病人的痛苦所在。

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根据四时“春,夏,秋,冬”,不同的脉象,从而知道疾病在哪里。

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切按“尺肤”和“寸口”;“尺”是指“尺肤”,“寸”就是“寸口”;了解脉象沉浮,从而知道疾病所在部位。

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这样在治疗上,就没有过失,在诊断上就不会有什么失误。

“阴阳应象大论”告诉我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生命现象可以与自然界的“阴阳,四时,五行”的消长变化现象相感应,相通应。

天地之阴阳与人身之阴阳,所有现象都是相互对应,相互感应的。2022-07-12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4-11-18 13:44: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以天地来比类人体的阴阳,则阳气发泄的汗,象天的下雨;人身的阳气,象天地疾风。人的暴怒之气,像天有雷霆;逆上之气,象阳热的火。 又,《素问经注节解》 [清] 姚止庵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夫人汗泄于皮肤者,是阳气之发泄尔,然其取类于天地之间,则云腾雨降...

  • 本文是“内经”一书中论述“阴阳”基本概念和在医学上予以应用的重要篇章。文中运用阴阳阐明了世界的物质性和事物的矛盾统一规律,并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天、地、人之间的联 系进行分类和归纳,从而以阴阳学说指导医疗的应用和实践。

  • C 解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