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里“好哭者病肺”是哪部分提到的?

内经里原话没有,只是阴阳应象大论第五里语句的引申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忧伤肺”,哭的原因就是忧伤,就是说情志太过会伤到5脏2012-05-30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3:15:4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肝脾肺肾,喜怒哀乐愁 据《黄帝内经》记载,人有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有所好,分别是“肺病好哭,脾病好歌,肾病好呻吟,肝病好呼叫,心病好妄言”。把这五好与我们社区会员的行为联系一下,就会发现很好玩的规律。肺病好哭:谁好哭呢?我们听不见。但谁最喜欢用哭的图标?大家不妨找几个出来...

  • 31. 正义黄帝素问云:“待切脉而知病。寸口六脉,三阴三阳,皆随春秋冬夏观其脉之变,则知病之逆顺也。”杨玄操云:“切,按也。”32. 正义素问云:“面色青,脉当弦急;面色赤,脉当浮而短;面色黑,脉当沈浮而滑也。”33. 正义素问云:“好哭者肺病,好歌者脾病,好妄言者心病,好呻吟者...

  • “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出自黄帝内经《天子内经》。《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由多人完成,约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在东汉至隋唐时期仍继续修订和补充,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对后世中医学理论的奠定有深远的影响。该书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在黄老道家理论上...

  • 第一步:学习放松技巧,让自已或求助者处于轻松的环境中,比如做游戏、听音乐、讲笑话、深呼吸等。 第二步:建构恐惧或焦虑梯度,根据恐惧对象设计一系列恐惧情境,这些情境需由弱到强构成一个梯度。让受助者像爬楼梯一样,先克服最弱的恐惧,再慢慢上升到最高恐惧。 简单来说就像玩游戏一样,从简到难,让受助者有成功...

  • 哭是一种发泄,“哭一哭,解千愁”与心身医学家们提倡的精神“疏泄”的主张是吻合的。哭,就是一种疏泄。泪液,不但能保护我们的眼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我们的身体。哭泣可以舒畅脾肺,锻炼眼睛,软化心肠。所以说,适当的哭对健康是有益的。《黄帝内经》养生经:“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