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中药治疗寒邪

寒邪是指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外邪,有内寒与外寒的区别。
治疗外寒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紫苏、荆芥、羌活、防风、白芷、细辛、藁本等。代表方剂有麻黄汤、桂枝汤、香苏散等。
治疗里寒,常用温里药,可分为温中散寒药、温肾回阳药、暖肝散寒药和温肺化饮药4类。①温中散寒药。主要用于寒邪内侵、阳气被困,或脾阳不足、寒自内生,所致脘腹冷痛、呕吐泻痢等脏寒证。常用药有干姜、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荜茇、荜澄茄、山柰等。②温肾回阳药。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常用药有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九香虫等。③暖肝散寒药。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常用药有吴茱萸、小茴香等。④温肺化饮药。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常用药有干姜、细辛等。 药有干姜、高良姜、红豆蔻、花椒、胡椒、丁香、荜茇、荜澄茄、山柰等。②温肾回阳药。主要用于阴寒内盛、元阳衰微、下痢清谷、四肢厥冷、冷汗不止的亡阳厥脱证;或肾阳不足、阳痿宫冷、阴寒水肿、五更泄泻等证。常用药有附子、川乌头、草乌头、肉桂、九香虫等。③暖肝散寒药。主要用于寒犯肝经、厥阴头痛、寒疝腹痛等证。常用药有吴茱萸、小茴香等。④温肺化饮药。主要用于寒痰停饮犯肺、喘咳痰稀等证。常用药有干姜、细辛等。
仅供参考!2012-06-22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5:46:2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2.寒邪疗法:寒邪主要表现为怕冷、喜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温里祛寒,常用的中药有附子、干姜、肉桂等。针灸治疗时,可选用关元穴、足三里穴、神阙穴等穴位进行针刺。3.湿邪疗法:湿邪主要表现为身重、关节疼痛、水肿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是利湿化湿,常用的中药有泽泻、茯苓、薏苡仁等。...

  • 功善祛风湿、温经止痛,尤以治风寒湿痹寒邪偏盛者为宜的药物有川乌。川乌是一种中药材,具有祛风湿、温经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寒邪偏盛引起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但需要注意,川乌具有一定的毒性,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1、肾:如果肾虚后造成患者怕冷、身体寒气较重,在祛寒同时还需进行补肾阳治疗,如常用附桂八味丸或金匮肾气丸,均有助于肾虚造成的体寒治疗,特别是肾阳虚造成的体寒,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脾:有些可能是脾阳虚造成的脾胃虚寒,此时可使用如附子理中丸进行调理。四、虚寒或体寒:有些患者虚寒或体寒...

  • 麻黄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咳嗽等症状;桂枝能够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对于风寒引起的头痛、关节疼痛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生姜温中散寒、解表止咳,对于风寒引起的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紫苏则具有发散风寒、行气和胃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胸闷...

  • 体内寒湿重,可以吃中成药进行调整,比较常见的是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苓桂术甘汤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人体祛除寒邪、湿邪。可以通过理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比较常见的是应用生姜煮水进行泡脚,或者通过按摩涌泉穴、艾灸的方式,都可以帮助祛除体内的湿寒。体内湿寒过多会引起周身的不适,出现身体困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