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厚朴汤治疗梅核气、咽喉炎

梅核气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因此半夏厚朴汤成为了治疗该病的经典方剂。
此类疾病肝脾失调为疾病之本,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横逆于胃,胃失和降聚湿生痰,肝胃之气失其疏泄和降而上逆,痰随气升,痰凝气滞于咽喉而发病,应当健脾疏肝化痰。
组方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水七升,煮取四升,分四次温服,白天三次,晚上一次。
半夏厚朴汤是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的,主治梅核气,咽喉中如有物阻,咳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胁满闷,或咳或呕等。
半夏厚朴汤出自《金匮要略》,方剂的证型形容的很简练, 妇人咽中如有炙 脔 。就是好像有个东西贴附在咽喉之间,吞之不下,吐之不出,所以讲梅核气也好,甚至包括了现在的一些咽喉炎在内。你说有个东西,但是去医院检查却并没有东西;你说没有东西,病人老感觉有个东西在那里。
中医过去称之为梅核气,就只有一个气,但就像咽中有个梅核那么大的东西堵在那个地方,吞不下去,吐不上来。它又不影响吞咽饮食,就是一个小块。这主要是 情志不遂,气出入不舒,气郁而成出的痰涎。 因为气郁,津液就不能正常布散,聚而为痰涎,这又加重了气的运行受阻。由于局部有所聚,就使得气道不利而产生了这种证。
这里的病机不仅是梅核气,与痰的生成很有关系。凡是气滞不利,津液的布散不正常就生痰。过去讲“气有余就是火,液有余就是痰”,气和液有余并不是说所有的气都有余,而是在局部,郁而不行就是有所余,它就会变成痰涎,就偏热。所以这个方子就是来理气、祛痰的。
方子中有半夏、厚朴、茯苓、苏叶,以半夏和厚朴命名的,一定是半夏和厚朴是主要的药。半夏是祛痰药,能散结、能降气,它既能够燥湿化痰,又能够行气散结,所以在这里对于由于痰饮积滞影响了气道而形成的吞咽不利,形成的吞不下、吐不出的梅核气当然是最合适的。这里的半夏和厚朴联合起来用,厚朴本来就是利胸膈间气的,凡是胸部气郁都会用到它。茯苓一般只强调它健脾渗湿的功效,但茯苓还能先升后降,既能使得被阻的津液上朝于咽喉,又可以帮助半夏、厚朴降气除痰涎。苏叶既入气分又入血分,是肝肺两经的药,在这里能够行气疏肝、能够和血,小量的苏叶能够安胎,大量的能够止痛。
现在我们所见的梅核气、咽喉炎有的是热性的,有的是虚性的,这个方子的药物都是温性的,半夏温、厚朴温、生姜温、苏叶温,茯苓是平性的,因此适用于舌苔薄白的情况。现在我们经常看见这个症状,它一方面是情志方面的问题,往往是时间长了有阴虚、又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用温燥的药物治疗就不对症了。还有咽炎和咽喉炎,大部分都有肺气虚,用了这个药仅仅是破气,因为它是行气的 ,不可能有效,必须还要补肺气、化痰。
2022-05-29
mcxzy 阅读 0 次 更新于 2025-04-06 20:32:4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半夏厚朴汤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用于治疗由情志不畅引发的梅核气,主要症状包括咽中阻塞感、吞咽困难、胸闷不适,伴有白腻苔和弦滑脉。根据病情变化,方剂可适当调整:气郁较重者,可加香附、郁金以舒缓情绪并促进气体流通;若出现胁肋疼痛,则可加入川楝子、玄明索以疏肝理气止痛;咽痛者,则可加入玄参、桔...

  •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一般是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半夏厚朴汤属于中医方剂,是由半夏、厚朴、茯苓、苏叶等成分制成,属于理气剂,在临床上适用于治疗梅核气,也可以治疗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引起的气滞痰阻现象,患者使用后具有行气...

  • 笔者通过对208例梅核气患者采用半夏厚朴汤加减治疗,发现此方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且病变复发率低。现将《金匮要略》所载半夏厚朴汤介绍如下:组成:制半夏12克,厚朴9克,茯苓12克,生姜15克,苏叶6克。用法:水煎服。功效: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

  • 首先,半夏厚朴汤为理气剂,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的功效。它主治梅核气,症状包括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等,同时还可缓解胸膈满闷、咳嗽、呕吐等症状。在临床医学中,该方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及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的疾病。其配方包括半夏、...

  • 1. 半夏厚朴汤的功效在于行气散结、降逆化痰,适用于多种内科病症。2. 该方剂可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咽炎等呼吸系统疾病。3. 对于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半夏厚朴汤也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4. 食管裂孔疝、食管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以及打嗝等病症,半夏厚朴...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