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副作用及禁忌 黄芪的用法与用量

黄芪是一种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中药材,很多人在感冒咳嗽的时候会服用一些黄芪来进行治疗,但是黄芪并不只有好处,也是有一定副作用的,因此我们在这里便来了解一下黄芪的副作用及禁忌?黄芪的用法与用量?
黄芪的副作用及禁忌
黄芪喝少了没有效果,喝多了会导致身体产生不适,甚至还会出现上火等副作用。本身是湿热体质的人群,不建议服用黄芪。在感冒期间和女性的月经期间不要吃黄芪,健康人群春天不宜吃黄芪。中药黄芪是一种温补益气的药物,具有四大功效,首先可以补气升阳,用于胃下垂,脱肛,拉肚子等症状,此外,阴虚阳亢的患者也不要吃黄芪,热毒炽盛的人,有化脓性感染的人不宜食用黄芪,孕妇不可以服用黄芪。黄芪具有排毒、利尿、止汗、止泻、食欲不振、消肿、补气固表功效。在服用黄芪时最好进行中医的辩证后,再使用相应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黄芪的用法与用量
黄芪的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治疗疾病而确定。1.如果用于治疗,肺气亏虚或者表虚而容易出汗、易于感冒、伴有咳嗽气喘的症状者,成年人一般用生黄芪30g,儿童用15g;2.如果因脾胃气虚而导致的肢体浮肿、小便不利、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状者,可以用蜜炙黄芪,成年人可以用到60g,儿童30g;3.如果治疗因气虚毒邪内生而引起痈疽难溃、或者久溃不敛,可以用生黄芪120克以脱毒排脓。黄芪是临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药,性味甘、温,具有补气固表,利水消肿等作用。黄芪这味中药,本身没有毒性,是中药中的上品,用量需要根据病情而变化,常用量一般在10~20克左右。用于治疗中气下陷,子宫脱垂,胃下垂等,用量可以稍微大一些,可以用到50~100克左右。大剂量使用时需要注意,最好是用小剂量开始服用,然后慢慢的加量。

黄芪每日用量是多少
黄芪药性平和,治疗疾病的用量为15~50克,养生保健用量为5~10克。中老年人体虚多汗,易感冒,用生黄芪10~20克。有些患者需要治疗的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加大剂量可达120g。而且这个中药黄芪的每天用量也是因人而异的,气虚不严重者在日常调理的情况下,每天只需要用小剂量15g黄芪泡水喝就可以了。觉得效果不明显可加到30g。

黄芪有保质期限吗
黄芪保质期一般是三年。黄芪产品应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避免强光直接照射。为保证最合适的黄芪药效,做好是三年内服用黄芪。中药材保质是有些有些长的,一般最好也不要过三年。黄芪一般均晒干保存的,主要是要干燥。最好不要放冰箱,易受潮,滋生细菌。黄芪性温能升阳,味甘淡,用蜜炒又能温中,主健脾,故内伤气虚,少用以佐人参,使补中益气,治脾虚泄泻。黄芪因其味轻,故专于气分而达表,能补元阳,治劳伤,长肌肉。气虚而难汗者可发,表疏而多汗者可止。止血崩血淋者,以气固而血自止。2022-09-08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49:5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除了副作用外,黄芪还有以下禁忌需特别注意:1. 虚火旺的人应避免服用,以免加重上火症状;2. 湿热患者也应避免服用,因为黄芪可能加重湿热症状;3. 感冒患者不建议服用,以免影响感冒恢复速度;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避免服用,以免对胎儿和婴儿的正常发育造成影响,尤其是可能导致胎儿过大而增加难产风险。

  • 首先,在春天、感冒和例假期间、以及体质干瘦的人,均不宜服用黄芪。其次,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阴虚患者使用黄芪时,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黄芪的功效包括增强免疫功能、促进机体代谢、改善心功能、...

  • 1、其实滥用黄芪会加重上火的症状,但是黄芪又能止汗,故凡外感初起、无汗、食积内停、阴虚阳亢、热毒炽盛者均不宜用。病人在服用黄芪时不可擅自加大剂量,否则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会明显增加。所以黄芪泡茶喝也要有个度。2、一般人经常单独使用黄芪进补或一次性大量进补,那是没病找病或加重疾病...

  • 黄芪虽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但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对于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而言,服用黄芪可能会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应禁用。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后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则可能滞邪,使病情加重。若必须服用黄芪,务必配伍使用。阴虚患者在使用黄芪...

  • 黄芪有哪些食用禁忌 黄芪属于温补性药材,使用不当或是使用过多就会导致上火的情况出现。像是睡眠差,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另外消化不良,有便秘症状的患者,不建议使用黄芪。因为黄芪使用不当容易上火,容易导致症状加重。而且,当有发烧感染、拉肚等症状出现的时候,也要尽量避免不要食用黄芪...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