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思想是什么

  中医养生来自古代精华医学,值得后人继续开发和研究。具体的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方法。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目的是提前预防疾病。中医理论的著名代表作品是《黄帝内经》。
   中医养生思想
  1、天人合一
  中医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身是个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的,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养生的方法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热温凉,做适当的调整。
  2、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的人就是最健康的人,养生的目标就是求得身心阴阳的平衡。什么是阴呢?阴就是构成身体的物质基础。什么是阳呢?阳就是能量,阴阳是相对的,凡是向上的、往外的、活动的、发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向下的、往里的、发冷的、都属于阴。身体所以会生病是因为阴阳失去平衡,造成阳过盛或阴过盛,阴虚或阳虚,只要设法使太过的一方减少,太少的一方增加,使阴阳再次恢复原来的平衡,疾病自然就会消失于无形了。所以,中医养生高度强调阴阳平衡,健康一生。
  3、中医养生注重的是身心两方面,不但注意有形身体的锻炼保养,更注意心灵的修炼调养,身体会影响心理,心理也会影响身体,两者是一体的两面,缺一不可。
   中医养生关键因素
  1、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
  2、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3、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
  4、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
2022-06-23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55: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二、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 1. 预防为主:中医养生强调未病先防,注重预防疾病的产生和发展。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防止疾病的发生。2. 身心并重:中医认为身心健康是相互关联的,情绪、精神因素对身体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养生不仅要注重身体的调养,还要注重精神的修养。3. 天人...

  • 第二层是心理养生,注重调摄情志和修养德行。情志即“七情”,过度或持久的情志刺激会导致疾病。因此,保持心境平和,让身体内外调和,是保健养生的关键。德行,即道德行为,有德行则能长寿。第三层是哲理养生,强调对立统一规律和一分为二的观点。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了“六然”和“四看”保健养生...

  • 中医养生学说植根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思想——法于自然,返朴归真。道家鼻祖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之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道德经》中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认为和。”《淮南子·原道》提到:“道生一,一生二”...

  •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体现了中医养生的劳逸适度思想。劳和逸之间具有一种相互对立、相互协调的辨证统一关系,二者都是人体的生理需要。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有劳有地,既不能过劳,也不能过逸。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

  • 中医还强调了天人相应的思想,即人体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进行养生。例如,春天是阳气生发的季节,可以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可以适量增加运动强度;冬天是藏精气的季节,可以适当减少运动量。中医养生之道注重适量运动和整体观念,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进行...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