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呢?

60天。
以中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采集、炮制、制剂,说明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应用的药物,统称为中药。简而言之,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
所以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大黄,内蒙的黄芪,东北的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地黄、牛膝、山药、菊花等。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
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2023-01-01
mcxzy 阅读 2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43: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药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大类:药性分类法和自然分类法。药性分类法依据药物的药性和功效进行分类,适合临床使用。如《神农本草经》的三品分类法,根据上药、中药、下药的不同功效进行划分,为后世分类方法奠定了基础。唐代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提出了“十剂”分类法,根据药物功效分为宣、通、补、泄、轻...

  • 中药主要依据两种方式进行分类。其中一种是依据药物的来源,具体包括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和其他类。另一类是根据药物的功效,这类分类更为详尽,涵盖了解表类、泻下类(润下类)、利尿逐水类、清热类、祛风湿类、祛寒类、芬香化湿类、理气类、理血类、补养类、消导类、芳香开窍类安神类、平肝熄风...

  • 现代中草药分类方法多样,主要有四种:一是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等;二是按药用部分分类,如根类、叶类等;三是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生物碱、挥发油、甙类的中草药;四是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将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再依据原植物或原动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不同分...

  • 如果按照中药的药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例如:1. 解表类: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发热、头痛等症状;2. 泻下类:适用于通便、清热解毒等功效;3. 补益类:包括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等作用;4. 安神类:用于治疗失眠、焦虑、心悸等症状;5. 行气类:主要用于调理气机、缓解胸闷、腹胀等症状;6....

  • 1、中药的分类法则所有的中药材,均可以五味、五性、作用部位及有无毒性等特质加以分类,分类方法如下:1、五性:包含寒、热、温、凉、平五性,寒症宜服用温热药或食物,而热症则服用寒凉药或食物。2、五味:包括酸、苦、甘、辛、咸五味;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胃、辛味入肺、咸味入肾。3、作用部位:包括...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