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蜀漆的功效与作用

蜀漆 (《本经》) 【异名】鸡屎草、鸭屎草(《日华子本草》)。 【来源】为虎耳草科植物黄常山的嫩枝叶。植物形态详"常山"条。 【采集】夏季采收,晒干。 【药材】干燥嫩枝,圆柱形,细弱,叶多皱缩,枯褐色或棕绿色,完整的叶椭圆形、广披针形或长方状倒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基部楔形,光滑无毛。体轻而薄,质脆易碎。嗅之有特殊的闷气,味微苦。以无者梗、叶大不破碎,味浓者为佳。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此外,湖北、广西亦产。 【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参见"常山"条。 【性味】苦辛,温,有毒。 ①《本经》:"味辛,平。" ②《别录》:"微温,有毒。" ③《药性论》:"味苦,有小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除痰,截疟,消症瘕积聚。 ①《本经》:"主疟及咳逆寒热,腹中症坚痞结,积聚邪气蛊毒。" ②《别录》:"疗胸中邪结气,吐出之。" ③《药性论》:"主治瘴疟多时不瘥,去寒热疟。治温疟寒热。" ④张元素:"破血,导胆邪。"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 【宜忌】凡正气虚弱,久病体弱者慎服。 ①《本草经集注》:"栝楼为之使。恶贯众。" ②《药性论》:"不可多进,令人吐逆。畏橐吾。" ③《四声本草》:"桔梗为之使。" ④《得配本草》:"胃虚,老幼虚弱,二者忌用。""忌葱茗。" 【选方】①治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洗去腥)、云母(烧二日夜)、龙骨等分。杵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匕。温疟加蜀漆半分,临发时服一钱匕。(《金匮要略》蜀漆散) ②治小儿暴惊,卒死中恶:蜀漆(炒)二钱,左顾牡蛎一钱二分。浆水煎服,当吐痰而愈。(《纲目》千金汤) 【名家论述】①《本经逢原》:"蜀漆,即常山之苗,故《本经》治疟,及咳逆寒热,积聚蛊毒,功效与之相类。 ②《得配本草》:"蜀漆,其气升散,其性飞腾,能开阴伏之气,能劫蓄结之痰,破血行水,消痞截疟。甘草拌蒸。生用性升,炒炭稍缓。" ③《药征续编》:"凡仲景之治动也,共活法有三:有胸腹之动,则以牡蛎治之;有脐下之动,则以龙骨治之;有胸腹脐下之动剧,则以蜀漆治之。此为仲景治动之三活法矣。故仲景之方,有以蜀漆配之牡蛎者,或有配之龙骨者,或有配之龙骨、牡蛎者,是又仲景用蜀漆之法也。本论不载此法者,盖属脱误,故晋、唐以来,无有知蜀漆之功者。" ④《本经疏证》:"凡药非鳞介飞走,未有云气腥者,惟仲景用蜀漆,必注曰洗去腥,则可见其气之恶劣异于他草木矣。"
提醒您:蜀漆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09-26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9:50: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功用】助阳,祛痰,截疟。 【主治】牝疟,寒多热少者。 【加减】温疟,加蜀漆4克。 【方论】方中蜀漆祛痰截疟;云母、龙骨助阳扶正,镇逆安神。合用有助阳、祛痰、截疟之效。提醒您:蜀漆散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来源】《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去皮)甘草6克(炙)生姜9克 【用法】上七味,以水1.2升,先煮蜀漆至1升,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 【主治】伤寒脉浮,误用火迫发汗,以致心阳外亡,惊悸发狂,卧起不安者,提醒您:桂枝去芍药加...

  • 古代药典中的瑰宝 《神农本草经》记载,狼牙草味苦寒,具有毒性,却能驱除邪气、热气,治疗疥瘙、恶疮、痔疮,以及内部的白虫困扰。《千金翼方》进一步确认了其功效,强调它对抗寄生虫的卓越能力,无论是疥螨、血吸虫还是各种虫害,狼牙草都能发挥显著作用。它的根部在八月采收,干燥后,只有避开潮湿腐败,...

  • 熟附子9克人参6克粗桂枝9克当归6克蜀漆(炒黑)9克 【用法】用水1.6升,加入鹿茸酒,煎成300毫升,日服三次。 【功用】益气补血,扶阳祛寒。 【主治】少阴三疟,久而不愈,气血两虚,形寒嗜卧,发时不渴,舌淡,脉微。提醒您:扶阳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在《日华子太草》中,鼍甲被用来治疗齿疳匿宣露。而《纲目》则认为它能治阴疟,并建议将鼍甲的皮及骨烧灰研末,米饮服,以主肠风痔疾。在使用鼍甲时,应注意不宜与蜀漆同用,同时应避免狗胆、甘遂、芫花。据《纲目》记载,鼍甲主要用于平肝木、治血、杀虫。在古代医学中,鼍甲汤被用于治疗风...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