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道”和“术”——中医入门心得上

中医的“道”和“术”——中医入门心得(上)

和很多人一样,我最早也是从养身节目开始接触中医的,当时感觉中医好神奇,有很多的好玩故事,甚至很多故事听起来匪夷所思。包括在慈光学习期间的见闻让我真正了解到中医的确很神奇。

自己想学习中医是因为一句话,“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这突然让我想到我们已经属于五谷不识的一代,对于自己生活中的吃穿用一方面越来越挑剔,另一方面却越来越茫然。

面对一波又一波的商业宣传,我们根本无法在其中分辨出真正对自己和身体有益的东西,自以为有营养的食品可能正在侵害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

于是乎对中医有了很浓厚的兴趣,大量的阅读收看相关的节目和内容。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时对内容的选择非常的谨慎,没有盲听盲从。

关于中医的内容有很多,讲中医的人也非常多,而我会在其中找几个值得信赖的医生讲师讲述经典,再通过他们的讲述再去接触更多的内容和人。

这样的好处是不会无所是从,他们讲述的内容比较系统,观点多有出处,同时又以他们的临床经验让内容表述非常深刻,这可以让初学者能够尽可能的去学习理解。

另外通过少数几个人的内容去学习,可以循序渐进的展开,现在中医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有些甚至是冲突的,这样的选择可以让初学者比较清晰不至于茫然。

在这样的学习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我开始接触不同的中医内容和领域,也开始认识一些中医师和爱好者,在相互的沟通和学习中不断进步,很多线下的活动和交流对我帮助很大。我感觉中医的大门正在向我敞开。

同样在这个时间,我开始意识到学习中医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知道的越多就越无知,我开始陷入中医知识的深渊,得门却不能入。慈光也正是在这时出现在我眼前的。

现在再来描述一下我理解的中医吧,它是一门复杂的综合学科,上要知天时,下要懂地理,中间还要了解人体这样一个奇妙的结构。

人有脏腑,经络,腧穴,还有表里,阴阳,虚实,寒热。五行生克要懂得,气血生化要了然,各种辨证要清晰。什么五味五色,五运六气,天干地支都要成竹于胸,这些还仅仅只是基础,因为这些只是道的一部分,就是中医理论基础,中医讲究“以道论医”,只有学习了道,才可以“以道御术”,也就是对证治疗了。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就已经开始要放弃学习中医的念头了。那我们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来说说“道”,介绍一下慈光学习中医的捷径;后面再说“术”,即对证治疗的方法。

  有些朋友看到说有学习的捷径,那前面讲这么多不就是故弄玄虚了吗?其实不是。

中医的“道”其实比前面讲的还要复杂,只是在这么多的理论体系中间,慈光中医的老师通过这么多年的治疗和教学经验,找到这样一个可以让初学者容易学习的切入点,让学员可以比较轻松的进入中医的大门,后面的路虽然也难,但至少入门了。

我是在进入慈光中医学习后,才掌握这个方法,得出这样结论的。

这个方法可能很多人都听说过,叫“经络辩证”。经络辩证的初级阶段只需要了解人体的脏腑器官和十二条经络的走向等基础知识,就可以轻松的辨别普通病痛的病因,这在很多实际操作方面是西医望尘莫及的。

举例子来说,很多人经历过牙齿痛,都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西医除了用消炎药之外无处下手,消炎药不是抗生素就是激素,对人体的危害目前是公认的。

而从经络辩证的角度简单来说,上排齿是胃经所在,下排齿是属于大肠经所在,所以分别点按内庭穴和合谷穴的大概位置就可以有效止痛,而通过刮痧舒泄的手法操作会更有效。

另外,有些人莫名的脚痛,去医院检查拍片都没有问题,但从经络辩证的角度来说,大脚趾痛是脾经的问题,小脚趾痛是膀胱经的所在,而后脚跟痛就可能是肾有问题了,如果是小病症,只需要在相应经络上用简单手法就可以解决。

这些小病症可能是今后大毛病的先兆,而我们如果可以自已简单快速的解决,这就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最好写照,相信也是慈光中医一直坚持做免费中医培训的初衷。

有人说,中医辨证哪有这么简单,那我自学就能当医生了。当然,经络辩证只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入门方法之一,它在辨别和处理简单问题时比较直接有效,可是真正要通过经络辨证来治疗疾病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另一方面中医可以自学,但有老师指导,有同学交流和实践经历,过程更愉快,效果也会好很多倍。

所以我非常推荐有兴趣学习中医的朋友一起来慈光学习。记得一次在慈光中医的课堂上,有位师兄左胸口莫名的疼痛,老师就让学员现场尝试解决。

当时我们就讨论判断那个疼痛的位置属心包经,然后通过简单的手臂按压就现场解决,时间只用了半分钟。师兄的病痛解除了,学员也学到了宝贵的实战经验,这样的例子在慈光的学习中数不胜数。

很多人会问,简单的按压和刮痧就可以治病么,中医不是都要吃药的吗,最少也要扎针才算治疗吧。那么我下一次再来说说在慈光学习中医的治疗手段——“术”的体会。如果你也开始对中医的道和术感兴趣了,就赶紧来慈光一起学习吧。

慈光6期学员

2015年6月2022-05-30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34: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皇帝内经》中提到“道以医显,从医入道”,这揭示了医学与道学之间深刻的联系。医学不仅是治疗疾病的技术,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精髓。阴阳、五行、中庸等传统观念在中医中无处不在,成为医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医入道,意味着通过学习医学,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宇宙...

  • 1、五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庞大复杂的道术(秦汉前称方术、如以西方说法也就是巫术)系统的最主要的分类,一般认为包括山(仙)、医、命、卜、相五类。五术的(山、医、命、相、卜)基本构成,都是源自易经,易经涵盖时空,宇宙的万事万物,都阴阳相互对立又能相互转化,如冬...

  • 道教思想的核心是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根植于易学之中。易学强调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中医理论同样深受易学影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是中医最高境界的体现。中医作为道教五术之一,其理论和实践同样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道教认为,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 因此,道学对中医学的贡献,就必然表现为以道的本体论影响中医学理论及实践的具体发展。关于道的哲学研究以及对中医学的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学界的研究文献可谓汗牛充栋,但是,由于西方文化和哲学对中国文化发展在近代以来的滥殇,致使对道教和中医学的关系的研究也受到西方哲学的形式化的影响,这种对中医学的形式化的研究进...

  • 道家五术是指山、医、命、相、卜这五类学问。山:山术实为道术,主要研究超脱天道的方法,是道家修身养性、锻炼身心以达超凡入圣境界的修炼方法。医:医术,即中医,包括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各种方法。它是利用药物、针灸、推拿、按摩、食疗等多种手段,以维护人体健康和治疗疾病的学问。命:命理学,主要...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