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铅丹的功效与作用

铅丹 (《本经》) 【异名】丹(《范子计然》),黄丹(《抱朴子》),真丹(《肘后方》),铅华(《别录》),丹粉(《唐本草》),红丹、虢丹(《续本事方》),国丹(《秘传外科方》),朱粉(《纲目》),松丹、东丹(《现代实用中药》),朱丹、陶丹、铅黄(《药材学》)。 【来源】为用铅加工制成的四氧化三铅。 【制法】将纯铅放在铁锅中加热,炒动,利用空气使之氧化,然后放在石臼中研成粉末。用水漂洗,将粗细粉末分开,漂出之细粉,再经氧化24小时,研成细粉过筛即得。 【药材】为橙红色或橙黄色的粉末,光泽暗淡,不透明,质重,用手指搓揉,先有沙性触及,后觉细腻,能使手指染成橙黄色。有金属性辛味。以色橙红,细腻光滑,无粗粒,见水不成疙瘩者为佳。不溶于水和酒精,能溶于硝酸,溶于盐酸则放出氯气。炽热之,放出氧气,一部分变为氧化铅。 产于河南、广东、福建、湖南、云南等地。 【炮制】《纲目》:"凡用,以水漂去消盐,飞去砂石,澄干,微火炒紫色,地上去火毒,入药。" 【性味】辛咸,寒,有毒。 ①《本经》:"味辛,微寒。" ②《本草发挥》:"味辛,微寒,有毒。" ③《本草正》:"味辛微咸微涩。" 【归经】入心、脾、肝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经。" ②《要药分剂》:"入肝、脾两经。" ③《本草再新》:"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解毒,生肌,坠痰镇惊。治痈疽,溃疡,金疮出血,口疮,目翳,汤火灼伤,惊痫癫狂,疟疾,痢疾,吐逆反胃。 ①《本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②《别录》:"止小便利,除毒热脐挛,金疮溢血。" ③《药性论》:"治惊悸狂走,呕逆,消渴。煎膏用,止痛生肌。" ④《日华子本草》:"镇心安神,疗反胃,止吐血及嗽,敷金疮,长肉,及汤火疮,染须发,可煎膏。" ⑤《本草衍义》:"治疟及久积。" ⑥《医学入门》:"主中恶心腹胀痛。" 【用法与用量】外用:研末撒、调敷;或熬膏。内服:入丸、散。 【宜忌】虚寒吐逆忌服。 ①《本草经疏》:"吐逆由于胃虚及因寒发吐者,皆不宜服。" ②《本草汇言》:"惊痫由于血虚者,毋乱投也。" 【选方】①治一切痈疽发背,疼痛不止,大渴闷乱,肿硬不可忍:黄丹七两,蜡二、三两,白蔹二两(锉),杏仁三两(汤浸,去皮、尖、双仁,研),乳香二两(末),黄连一、二两(链),生油一升。上药白蔹等三味,以生绵袋盛,入油慢火熬半日,滤出,下黄丹,以柳木蓖搅,候变黑,膏成,入蜡,乳香更熬,硬软得所,用瓷盒内盛,故帛摊贴,日二换之。(《圣惠方》黄丹膏) ②治臁疮久不愈,并风癣疥癞血风等疮:黄丹(淘洗七次,净取)一两五钱,黄连五钱,川芎五钱,海螵蛸三钱,轻粉、潮脑、水龙骨。上为极细末,以生桐油调为膏,夹纸做成,着肉面针刺数十孔,第一日用二贴,第二、三日用一贴,第四、五日用一贴,第六、七日以后,三日换一贴。尚存如钱大一处,不能收口,以松香四两,葱头一把,共捣烂,置于碗中,以滚白水冲下,良久去水,取药捻成饼贴疮上。尚有针细一孔,流水不完,取蒜头、葱头内第二层白皮,贴三、四日。(《疡科选粹》黄丹膏) ③治破伤水入,肿溃不愈:铅丹、蛤粉等分。上二味,同炒令变色。掺疮上水即出。(《圣济总录》铅丹散) ④治外痔:黄丹、滑石各等分。上为细末。新汲水调涂,日三、五次上。(《婴童百问》丹石散) ⑤治金疮并一切恶疮:上等虢丹、软石膏不以多少(火煅通红)。上细研和令如桃花色。掺伤处。(《百一选方》桃红散) ⑥治痘毒,脓水淋漓:黄丹、轻粉各五分,黄连末二钱。上研匀。搽患处。(《小儿痘疹方论》丹粉散) ⑦治小儿口疮:黄丹一钱,生蜜一两。上相和深瓯盛,甑内蒸令黑为度。每用少许,鸡毛刷蘸口内。(《普济方》大效金丝膏) ⑧治目赤及翳:铅丹、乌贼骨大小等分。上二味合研细,和白蜜如泥,蒸之半食久,冷,着眼四眦,日一。(《千金方》) ⑨治眼卒生珠管:铅丹半两,鲤鱼胆汁量铅丹多少用。上二味,合调如膏。点注目眦中,日三、五次。(《圣济总录》铅丹膏) ⑩治汤火伤:黄丹一两,潮脑五钱。为末。以蜜调匀,涂患处。(《疡医大全》) ⑾治蝎螫人:黄丹醋涂之。(《补缺肘后方》) ⑿治风痫:铅丹二两,白矾二两。为末,用砖一口,以纸铺砖上,先以丹铺纸上,次以矾铺丹上,然后将十斤柳木柴烧过为度,取出细研。每服三至五分,温酒下。(《博济方》驱风散) ⒀治赤白痢:黄丹一两(炒令紫色),黄连一两(去须,微炒)。上药捣罗为末,以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煎生姜、甘草汤下五丸。(《圣惠方》) ⒁治消渴:铅丹二两,栝楼八两,茯苓、甘草(炙)各一两半,麦冬八两(去心)。上五味捣筛为散。旦以浆服方寸匕,日二。(《千金翼方》铅丹散) ⒂治腋气:腻粉、明矾、红丹各等分。上为末。临睡时抹之。(《续本事方》)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补遗》:"丹出于铅而曰无毒,又曰凉,予观窃有疑焉。曾见中年一妇人,因多子,于月内服铅丹二两,四肢冰冷强直,食不入口。时正仲冬,急服理中汤加附子,数帖而安,谓之凉而无毒可乎?" ②《纲目》:"铅丹,体重而性沉,味兼盐、矾,走血分,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痫癫狂,吐逆反胃。能消积杀虫,故治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积。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提醒您:铅丹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04
mcxzy 阅读 17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49:5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8.《纲目》:铅丹,体重而性沉,味兼盐、矾,走血分,能坠痰去怯,故治惊癎癫狂,吐逆反胃。能消积杀虫,故治疳疾、下痢、疟疾有实积。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科必用之物也。 3.19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4 《三因》卷十七 4.1 方名 铅丹 4.2 铅丹的别名 催生...

  • 【功效】外用拔毒生肌;内服杀虫,截疟。【临床应用】用于疮疡多脓。本品主要外用于散剂及膏药中,能与植物油化合,为制膏药的基础剂,有较好的解毒收敛作用。如经验方红油膏,即用本品配合九一丹(熟石膏九钱、升丹一钱),调入油膏内,有防腐生肌作用,可治溃疡不敛。此外,内服小量可坠痰截疟,...

  • 在中医治疗中,一些中草药因其独特功效被广泛使用。对于需要生肌长肉、通经活络的情况,轻粉、铅丹和炉甘石是可选药物。但需要注意的是,轻粉和铅丹性寒,炉甘石则为平性。若追求更好的效果,升药或砒石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这两种药物性热,因此在使用时需配伍一些性凉的药材,以平衡药性。在实际应用...

  • 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黑膏药都是使用高温提取的制备方法,严重破坏有效成分。

  • 【功用】和解清热,镇惊安神。 【主治】伤寒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烦躁惊狂不安,时有谵语,身重难以转侧,现用于癫痫、神经官能症、美尼尔氏综合征以及高血压病等见有胸满烦惊为主证者。 【方论】方中柴胡、桂枝、黄芩和里解外,以治寒热往采、身重;龙骨、牡蛎、铅丹重镇安神,以治烦躁惊狂;...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