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穴在哪你知道吗?

‍‍癔病:
本病多由情志所伤或精神过度紧张所致,其症状悲伤欲哭、心中烦乱、睡眠不安,重者不言、不食。针刺内关穴强刺激,重者配人中针刺。
阴虚火热:
与合谷、少商、三阴交、太溪组合,可使津液上输咽喉,达到润燥作用 。
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眩晕: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眩晕症多因肝旺脾虚,痰湿中阻,气逆犯窍。用内关与天枢、太冲组合,内关理气和胃,降逆化浊为主,天枢醒脾化湿,太冲平肝降逆为辅,三穴相合,一补一收,一化一运,一降一和,配伍精当,故能全收。
胃脘痛(寒邪犯胃):
针双侧公孙、内关,快刺入,强刺激,以温胃散寒,理气止痛。
咽喉痛:
与合谷、少商组合有良好效果,尤其对急性患者甚佳。
胸胁痛:
与太渊、合谷相合,同时配合局部推法,能消除疼痛。
落枕:
以内关透外关,两穴相透,交通气血,调补阴阳,故病可愈。‍‍2018-01-14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率突然增至每分钟120次以上,患者自觉心悸、眩晕、头昏眼花等。针刺两侧内关穴,取中等刺激,平补平泻。使针感在经络末端应答,以治原发心疾,使心率得平。
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每分钟心率在40~60次以内,患者自觉头晕、胸闷、心 悸、气短,针刺内关穴可使心率增快,针用平补平泻,刺激不能过强以免反而抑制心率。
心绞痛:
当心绞痛发作时,若身边无药可针刺内关穴。取双侧穴位,用较强刺激同时行针,可使心绞痛很快缓解。
高血压病:
舒张期血压升高的患者,伴有头昏、胀痛、颈强、胸闷痛等症状,而动脉硬化尚不太严重者。针刺内关穴治疗效果很好。用较强刺激可使舒张压下降。
胃痉挛:
发作时胃痛剧烈,针利内关穴同时配用足三里,双侧同时进针,取强刺激.具 有明显的解痉止痛作用。
呃逆、呕吐(胃寒型):
针刺双侧公孙、内关,行捻转泻法,强刺激,并保持针感。以行气降逆,温胃散寒 2.7梅核气:与合谷、少商组合,能明显地开郁化痰,消除梅核气。‍‍2018-01-14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43: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取穴方法: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

  •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时,内关穴即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处。取穴方法:将右手3个手指头并拢,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的中间点即为内关穴。攥一下拳头...

  • 实际上,内关穴就位于这两根筋的中间位置。

  • 内关穴,被誉为“养护心脏”的要穴,位于前臂掌侧,具体在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处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这一穴位不仅在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等方面有着显著疗效,还能缓解胃炎、癔病等症状。在针灸疗法中,内关穴的直刺深度为0.5至1寸。如何准确取穴呢?您只需采取...

  •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其位置在前臂掌侧,从近手腕的横纹中央向上约两指宽的中央。这个穴位在中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络穴和八脉交会穴之一。它的命名和功能反映了其独特的生理作用。内关穴的名字来源于其位置和功能。内,表示内部;关,表示关卡。该穴被认为是心包经的体表经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