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头汤的配伍是什么?

组成
麻黄、芍药、黄耆、甘草各9克(炙)、川乌6克(哎咀,以蜜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即出乌头。
类似方剂

方一
【药物组成】草乌头1两,麻黄根1两,地骨皮1两,朴消1两。
【处方来源】《医统》卷九。
【方剂主治】大麻风癞,紫、白癜风。
【制备方法】上为粗末。
【用法用量】用水1桶、椒1合、葱30根、艾叶1两同煎数10沸,用醋1钟和匀,坐密室中围壅,自用手巾搭四肢,候汤可浴,即浴令汗透,面上如珠出,或坐或卧片时,汗干方可着衣,避风5日再浴。如此3-5次,每浴后更服换骨丹。

方二
【药物组成】罂粟壳3钱,缬草3钱,乌头1钱半。
【处方来源】《经验良方》。
【方剂主治】腰痛,并手足挛痛。
【用法用量】水煎服。

方三
【药物组成】大乌头7分,细辛7分,川椒7分,甘草7分,秦艽7分,附子7分,官桂7分,白芍药7分,川独活1两3钱半。
【处方来源】《得效》卷三。
【方剂主治】寒冷湿痹,流于经络,挛缩不得转侧。
【制备方法】上锉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大枣2个,同煎至8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方四
【药物组成】乌头(炮裂,去皮脐)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干姜(炮)半两,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半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当归(切,炒)1两,附子(炮裂,去皮脐)1两,桂(去粗皮)1两,独活(去芦头)1两,牛膝(酒浸,切,焙)1两,赤芍药1两,秦艽(去苗土)1两,生干地黄(焙)1两。
【处方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五○。
【方剂主治】妇人偏枯,半身不收,或(疒帬)痹不仁,或痿弱无力。
【制备方法】上锉,如麻豆大。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1日3次。2018-09-30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2:20: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颜色是黑的。乌头汤温经散寒、除湿宣痹的配伍,主要构成,就是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和川乌,这些配料都是黑色的,因此乌头汤颜色是黑的。乌头汤的配方剂量是:原方麻黄、芍药、黄芪各三两,炙甘草二两,川乌五枚。

  • 治则:散寒除湿,化瘀通络.方药:乌头汤加减. 麻黄10g,制川乌12g(先煎),白芍15g,黄芪30g,全虫12g,羌活12g,细辛6g,甘草6g. 方解:方中的制川乌,羌活,细辛,全虫温经散寒,除湿通络止痛;用麻黄散外寒表湿;芍药,甘草缓急舒筋;黄芪益气固表,并以此缓和麻黄,乌头之性,以防伤正气.诸药配伍,使寒湿之邪...

  • 配伍:乌头用蜜,取大乌头煎之意,辛甘缓急,祛痼结之流寒,缓中止痛,合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散肌表之寒邪,两方合用,表里同治。

  • 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附子含中乌头碱(mesaconitine)...

  • 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2、功效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