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分期针刺治疗

面瘫分期针刺治疗
面瘫又称为口眼㖞斜,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本病多发生于冬夏季节,多发病迅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笔者根据临床发病时间和症状将该病分为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并采用中医针刺分期辨证对症治疗,取得较佳临床效果。

   急性期
  一般多是发病1周左右。针刺面部取穴宜少。
  取穴:阳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穴、合谷、风池穴结合特定电磁波谱疗法(简称TDP)治疗。若伴有风热加曲池穴。面部针刺手法不宜过重,选平补平泻手法,合谷、风池宜采用泄法。电针取双侧合谷及牵正、太阳穴,连续波选疏波,面部刺激量不宜大。
   恢复期
  发病后1周至两个半月,此时面瘫症状基本都已表现出来。
  取穴:以阳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穴、足三里、合谷、风池为主结合TDP治疗。
  人中沟歪斜取人中,颏唇沟歪斜取承浆穴,鼻唇沟变浅取迎香穴,眼睑闭合不全取鱼腰穴,不能抬眉取攒竹穴。面部穴位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法,泻合谷,补足三里。可以采用电针治疗增加穴位刺激,一般多取颊车配地仓、太阳配阳白治疗,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为主。经过2~3周的针刺治疗,若患者保持静止时鼻唇沟基本与健侧一致或较健侧深,口角未见明显歪斜,但做鼓腮、示齿等动作时却显著歪斜向健侧,这是患者面肌的外观形状恢复而功能尚未恢复的表现。临床报道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对患侧受累肌肉行强刺激可能会导致倒错的发生,增加恢复难度,需要注意。
   后遗症期
  发病超过两个半月属于后遗症期。
  取穴:以局部取穴为主,循经及面部肌肉透穴治疗,阳白透鱼腰穴,颊车透地仓。僵硬肌群附近适当增加针刺数量,可选阳白、颊车、地仓、太阳、牵正穴、攒竹、鱼腰、承浆、人中、迎香、足三里、合谷、风池为主,并结合TDP治疗。面部行平补平泻或泻法,风池、合谷泻法,足三里补法。电针取颊车配地仓、太阳配阳白。
  电针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面肌痉挛情况,个人建议尽量避免电针的使用或延长针刺间隔时间。若面瘫超过两个半月至四个月仍没有好转,则提示预后较差,多考虑有后遗症。
  面瘫的发生多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有关。手、足阳经均上头面部,尤其是手太阳和足阳明经筋功能失调,可导致面瘫的发生。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常见等于引贝起尔麻痹,另外,亦有因疱疹病毒等引起非化脓性炎症所致,如亨特面瘫。面神经损伤程度与后遗症的产生存在一定关系,损伤程度越重,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性越大。“穴位所在,主治所及”故取阳白、颊车、地仓、攒竹、鱼腰、承浆、人中、迎香穴,太阳、牵正穴为经外奇穴,有治疗面瘫奇效。面口合谷收,故取合谷穴。补足三里,有补气血,濡养经筋的作用,TDP治疗可改善面部循环,有助于加速面部组织代谢,促进面部肌群恢复。1日1次,每次25分钟左右,10次为1疗程,间隔3~5天行下一疗程。
  电针的应用,有助于面瘫的康复,但是一定掌握禁忌证,尤其是体内装有起搏器的患者。
  面瘫的发生,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大。尤其是女性患者,及时正规有效治疗有助于患者康复预后。临床研究报道面瘫即使接受及时正规的治疗,仍有超过10%的患者面部功能不能恢复正常。一定要告知患者面瘫康复及后遗症的发生的情况,做好医患沟通。(朱马亮 郑州市第十一人民医院祭城医院)
本专栏系统介绍古今针刺手法和相关技术操作,计130种480个法式,500多个文章及视频内容。
私信回复:针刺手法
体味古今名中医的成才之路,不外乎两条,即读书与看病,只不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读书不仅是通晓古文,精读熟背经典,更要字酙句酌,反复领悟其中的思
维方法、内在联系;看病不仅是望、闻、问、切,辨证处方,更要在看病中再习经典,反复加深理解。
88位针灸名家,365则针灸医案。
私信回复: 针灸医案
2022-07-30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2:0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面瘫的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受寒、血管缺血及特发性面神经炎症等,可选择针灸治疗。面瘫针灸治疗的穴位需根据面瘫的病因、类型及分期选择:1、面瘫急性期:即一周以内,针灸穴位选择需多一些,针刺需浅一些;2、面瘫恢复期:即从面瘫后七天至一个月内,面瘫针灸穴位相对较少,针刺深度需深一些;3、面瘫后...

  • 针灸治疗面瘫发挥作用的时间,主要根据面瘫处于的具体时期来判断,具体分期如下:1、急性期:针刺时基本没有效果,因为急性期时面瘫还在继续发展,一天比一天加重,所以此阶段进行针灸,症状没有减轻反而会加重。这是正常现象,属于病情基本发展规律;2、恢复期:针刺效果会比较明显,有可能1-2天或3-4天就...

  • 3、面瘫两周以上:一般还可以配合局部电针,如颊车和地仓之间、太阳和攒竹之间,可以用刺激量稍微大的电针进行治疗。一般面瘫时,综合治疗效果更好,西医中可以点激素及营养神经药物,而中医可以用针刺加活血化瘀、通风、通经活络的药物,进行治疗。早期进行针刺干预时,留针时间长会更好。

  • 在西医方面口服脱水的药物、激素相关药物和营养神经药物。在中医方面用针灸疗法有独特效果,特别在针灸疾病谱中,首选疾病是面瘫。在急性期选择针灸穴位数目比较少,选择深度比较浅,疗程也比较浅,急性期是7-10次左右。在恢复期选择穴位比较多,病位也比较深,针刺角度幅度比较大。恢复期是治疗的主要时期,...

  • 面瘫分为如下3期。(1)急性期。发病1周以内。此期为面神经炎症水肿进展期。此期针刺治疗于面瘫局部少取穴,应浅刺,弱刺激,或者局部不取穴而以循经远取穴为主治疗,对控制病情进展有好处。此期避免强刺激,慎用电针(电麻仪)治疗。(2)恢复期。发病1周至1个月以内。此期针刺治疗以局部取穴为主...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