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中药——土茯苓

土茯苓为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百合科植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极为常见。我们日常吃的蔬菜,如葱、蒜、韭菜、黄花菜等都是百合科植物。作为中药,除了土茯苓外,还有很多著名的药材也来自百合科植物。例如,补阴药百合、玉竹、黄精、麦冬、天冬,清热泻火药知母,清热化痰药川贝母、浙贝母,攻下药芦荟等。

土茯苓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部各省。多于秋末冬初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晒干;或新鲜时切成薄片,晒干。以淡棕色、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

本品甘、淡、平。归肝、胃经。为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有清热解毒,除湿,通利关节的功效。

土茯苓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梅毒、肢体拘挛及疮痈肿毒。(1)治梅毒或因用汞剂治梅毒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可单味较大剂量用水煎服,或配伍金银花、白鲜皮、甘草等药使用 。(2)治热毒疮疖,可与金银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同用。(3)治痈疮红肿溃烂,可单用本品研末,好醋调敷。(4)治瘰疬溃烂,可单用本品切片或为末,水煎服或入粥内食之。

本品除湿的功效可用于淋证、带下、湿疹。(1)治热淋小便短赤涩痛,常与白茅根、蒲公英、木通等清热通淋药配伍。(2)治阴痒带下,可单用土茯苓与水煎服。(3)治湿热皮肤骚痒,可配伍地肤子、苦参、苍术等利湿药使用。

土茯苓,煎服,15 60克。服用本品期间忌饮茶,否则可治脱发。肝肾阴虚者慎用。

土茯苓和茯苓仅一字之差,容易混淆。土茯苓为清热药之清热解毒药,茯苓为利水渗湿药之利水消肿药。来源不同: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性状不同:土茯苓淡棕色,茯苓外皮褐色略带光泽,断面白色细腻。

在性味归经方面,两者均甘、淡、平,但土茯苓归肝、胃经,茯苓归心、肺、脾、肾经。在功效和应用方面,土茯苓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可用于梅毒、肢体拘挛,痈肿疮毒,淋证、带下、湿疹等;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茯苓,煎服,10 15克。因茯苓性泄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用。2022-05-31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18 19:59:4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土茯苓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藤本植物土茯苓(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百合科植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我们日常食用的葱、蒜、韭菜、黄花菜等都属于这一科。2. 土茯苓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通常在秋末冬初采挖,去除残茎和须根,清洗干净后晒干;也可以新鲜时切片后晒干。优质的土茯苓...

  • 土茯苓,一种每日一味的中药,具有抗癌功效,能解毒除湿、通利关节,其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的配伍中。以下是关于土茯苓的详细介绍:1. **来源与产地**: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区。一般在夏秋两季采挖,洗净后晒干切片使用,也可新鲜...

  • - 梅毒:土茯苓擅长解毒利湿,通利关节,解汞毒,对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者效果显著,是治梅毒的重要药材。初期梅毒可单味大剂量水煎服;若伴有肢体拘挛,常与木瓜、薏苡仁等同用。- 热淋、带下、湿疹:本品有利湿解毒之效。治疗热淋时,与木通、车前子、海金沙等配伍;湿热带下,常...

  • 土茯苓是一种具有解毒、除湿、利关节功效的中药材,主要用于治疗梅毒、淋浊、筋骨挛痛、脚气、疔疮、痈肿、瘰疬等症状。使用时,内服可煎汤,剂量为0.5至1两;外用则需研末调敷。土茯苓的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这种植物通常生长在山坡、荒山及林边的半阴地,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苏...

  • 土茯苓的每日用量为10\~30克之间。土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其用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下面详细介绍土茯苓的用量及相关注意事项。土茯苓的药用剂量因治疗目的和个体差异而异。一般而言,日常保健或治疗某些轻度症状时,土茯苓的用量可以在10克左右。对于需要更深层次治疗或症状较重的情况,用量可能会增加到...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