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病号脉是什么原理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常见的异常脉象  浮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表浅的一种脉,轻取即得,重按反而变弱。一般情况下,提示病邪在表。脉浮而有力者为表实,浮而无力者为表虚。
  沉脉,是脉动显现部位较深的一种脉,轻取不得,重按始见。通常主里证,沉而有力者为里实证,沉而无力者为里虚证。
  迟脉,脉来较慢,每分钟60次以下。多主寒证,因寒可使血流速度减慢。迟而有力者为冷积实证,迟而无力者为阳虚证。
  数脉,脉来较快,每分钟90次以上,来去急促。多主热证,因热可使血流速度加速,数而有力者为实热证,数而无力者为虚热证。
  细脉,又称小脉,脉如细线,软弱少力,但应指尚明显。是湿证与虚证之象。因湿邪阻滞脉道或气血虚而不能充盈脉道所致。
  洪脉,脉体阔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如洪水。大多主邪热亢盛的实证。
  弦脉,脉形端直,如按琴弦。常见于有肝胆病、痰饮证、疼痛证的患者。
  滑脉,脉来流(滑)利,如盘走珠。是实热证、痰饮证、伤食证,或妊娠的脉象。
  涩脉,脉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为气滞证、瘀血证、精血亏少证之征象。
  虚脉,三部脉举按皆无力,隐隐蠕动于指下,为一切无力脉之总称。是虚证之象,主要为气虚或气血两虚证。
  实脉,三部脉举按皆有力,脉来盛而坚实,为一切有力脉的总称。是实证之象,提示邪气实而正气不虚。
  促结代脉,即促脉、结脉、代脉,均为节律异常、有间歇的脉。促脉为脉来急数而有不规则的间歇,促而有力者为阳热亢盛之证,促而无力者多为气虚将脱之象;结脉为脉来缓慢而有不规则的间歇,有阴盛、气结、寒痰、瘀血等多种主病;代脉为脉来缓慢而有规则的间歇,间歇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或气滞血瘀之证。
  脉象还有许多,以上是最主要的几种脉象。中医临床治病,除了望、闻、问诊外,切脉也非常重要。唐代名医孙思邈就说:“夫脉者,医之大业也,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辨证时,脉象常常起决定作用。2013-07-11
中医讲究 对症下药 ,脉搏的迹象代表了人体的五脏六腑等所有器官的不适2013-07-11
中医看病为啥要号脉

2021-05-06
滑天下之大忌,不懂者胡乱评价就 是误导 中医博大精深如果这样评价脉学的话 我不知道你们怎么可能学好中医,我建议还是好好的 看看(频湖脉学)和四诊心法 哪里有你们要的 合理解释2013-07-11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7:37: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寸口脉诊的基本理论是认为左右手寸口的寸、关、尺3部及每部的浮、中、沉3候的脉象,反映了人体五脏六腑的生理和病理情况。诊脉时,往往以清晨时为最佳。由于清晨时,病体内外环境比较稳定,气血运行情况较少受到干扰,此时切脉容易鉴别脉象的异常变化。诊脉时,医生先让病人休息片刻,调匀呼吸,使气血运...

  • 中医号脉的理论依据来源于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脏腑经络理论。通过观察脉象,可以了解患者体内气血运行的情况,从而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例如,浮脉、沉脉、滑脉、涩脉等不同的脉象,分别对应不同的病症,如浮脉可能表示表证,沉脉可能表示里证,滑脉可能表示痰饮,涩脉可能表示血瘀等。然而,中医号脉并非万能。

  • 中医学根据号脉来掌握病人的脉诊,而脉诊的产生,主要是在于心脏的作用、血管的专业技能及其血液的品质。(1)心脏是产生脉诊的驱动力人体器官,因此根据号脉能够 最先掌握到心脏是不是存有变病,一些身患冠心病、心脏供血差及其作用不高的病人都能够根据号脉来反映出去,较为典型性是便是冠心病产生的情况...

  • 首先: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是中国古代汉族医学家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其次:号脉验孕在中国应用并传承数千年,它以往曾被称作“喜脉”,其主要...

  • 中医通过号脉来诊断疾病,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反映了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以及气血的盈亏。中医认为心和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而气血则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血液在脉道中运行,流布全身,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需要肺、脾、肝、肾等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