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注的内容简介

①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因类聚,方随证附,辨明异说,发挥隐旨。如麻黄、桂枝、白虎、承气汤证等,各以相关条目归纳类聚,揭示了伤寒方证一体的规律性。柯氏阐析、注疏,条理比较清楚,并能充分发挥个人见解。其以方类证的研究方法颇受后人推崇。在《伤寒论》注本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刊本颇多,现存十多种清刻本。1956年上海卫生出版社出版了《伤寒来苏集》排印本。②清·王丙撰。六卷。撰年不详。王氏按《千金翼方》卷九-十所辑《伤寒论》原文,并据《脉经》参校后作为原文定本加以注释。卷一-二,论太阳病各主要方剂用法;卷三-五,谈其它各经病状及治法;末卷述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等内容,并附杂方。本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原刻入《世补斋医书后集》中。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二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疫诸病,并附《伤寒例新注》、《读伤寒论心法》、《回澜说》、《时节气候诀病法》各一卷,亦均经陆氏校正。③明·史闇然、清·陈亮斯均曾撰《伤寒论注》,书未见。

2016-06-05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6 15:08:1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书中卷一-二论述太阳病各主要方剂用法;卷三-五谈论其它各经病状及治法;末卷述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等内容,并附杂方。此书经陆懋修校正,改名《校正王朴庄伤寒论注》。原刻入《世补斋医书后集》中。此外,王氏于本书后复有《伤寒论附余》二卷,列述冬温、温疟、风温、温毒、湿温、寒...

  • 《伤寒论注评》是一部由1978级中医研究生集体编写的著作,旨在深入研究和注解《伤寒论》这部经典中医典籍。该书按照宋·赵开美本的条文顺序,对每一则原文逐一进行评注。其编排体系严谨,每条原文后分别列出校勘、词解、句解、提要、选注、评述等项内容,对含有方剂的条文,则在每方之后再增加方解、验...

  • 其内容按照《伤寒论》原著的章节顺序划分,包括“太阳篇”(分为上、中、下三部分)、“阳明篇”、“少阳篇”、“太阴篇”、“少阴篇”和“厥阴篇”,以及附加的“附篇”(涵盖了霍乱、阴阳易瘥后劳复、痉湿喝等主题)。在书的开头,作者精心设置了“凡例”和“全书主旨”,对六经理论进行了概要阐...

  • 书中卷次、篇章按原书顺序排列,校注部分则按脚注序码排列于每篇之后。原书采用繁体字,现统一改为规范的简化字,并采用直版横排的书写格式。本书以校勘为核心,对于难以理解的字句适当进行注释,古体字和通假字在校勘时直接更改,不另设注释。内容分为《伤寒论》原文和各医家注文两部分,为了方便读...

  • 本书内容分为"原文"、"注释"、"语译"、"选注"、"边按"等几大章节,附带多篇论文。所采用的"原文"版本,源自1955年重庆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辑宋本伤寒论》中的全文,即为宋治平本,明赵开美覆刻本。此版本在现存《伤寒论》版本中,学术界认为赵本最优。重庆编注本收录了赵本自"太阳病脉症"...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