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中苓桂三剂的异同辨析

伤寒中苓桂三剂的异同辨析

戚子荣 龚水帝 庄岸山

苓桂剂所治疗的水气病属于阴邪, 人体阳气虚时易产生水气病。 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与排泄主要依靠肺、 脾、 肾的相互作用, 并与三焦、 膀胱的气化功能密切相关。 所以以上脏腑的阳气虚弱可以导致水邪内生, 水邪上泛所出现的症候称为水气病。

下面我们从以下组成、 病因及作用部位、 功能与主治、 现代临床上四个方面分析苓桂术甘汤、 苓桂枣甘汤和茯苓甘草汤的异同。

1 组成上的异同

苓桂剂群以苓桂术甘汤为底方, 以茯苓、 桂枝、 白术、 甘草四种药物为基础, 其中茯苓利水健脾, 是为主药; 桂枝温阳降逆, 与茯苓配合温阳化气; 白术配茯苓, 健脾燥湿利水,配炙甘草, 健脾益气。

三方均有茯苓、 桂枝和甘草三味药, 功效的不同关键是白术、 大枣、 生姜的配伍变化之区别。 苓桂术甘汤用白术健脾化饮, 除中焦之寒饮; 苓桂枣甘汤用大枣健脾, 合炙甘草温脾助运, 培土制水, 预防奔豚病的发生; 茯苓甘草汤用生姜温胃散水, 除中焦之水, 这是三个方子的个性。 苓桂枣甘汤还用了特殊的甘澜水, 其用意是将水扬数遍, 令其烂熟, 可去水寒之性而不助水邪之义 。

2 病因及作用部位的异同

“苓桂” 三方均为主治阳虚水停之方, 该证或由于患者素体阳虚, 或因为误用、 过用汗、 吐、 下三法, 伤及其身中阳气,使气化失利, 水液代谢发生紊乱, 引发水邪内停而致 。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误用吐下法后致脾虚水气上冲; 苓桂枣甘汤是治疗汗后心阳虚, 欲作奔豚; 茯苓甘草汤则治疗汗后水停中焦。三方虽然都是治疗水气病, 但是在脏腑病位上有明显的差异: 苓桂术甘汤证病位在中焦脾胃, 苓桂甘枣汤证病位在下焦脐下, 茯苓甘草汤证病位在上焦心肺。

3 功能与主治上的异同

病势而言, 苓桂术甘汤证和茯苓甘草汤证较缓, 苓桂枣甘汤证相对较急。 苓桂术甘汤主治脾阳虚水气上冲, 具有温阳健脾利水的功效; 苓桂枣甘汤主治心阳虚, 下焦水饮欲动, 具有温通心阳, 化气利水的效果; 茯苓甘草汤主治胃阳不足, 水停中焦, 可以温胃化饮, 宣阳利水。 苓桂术甘汤是苓桂剂群的代表方, 是治疗痰饮、 水湿停聚中焦的理想方剂。 水湿痰饮停聚中焦会导致心下逆满、 泛吐清水痰涎, 水气上蒙清窍则眩晕。颜面虚浮、 大便溏薄是水气上逆的表现, 舌淡、 苔薄白、 脉沉滑等都是水气不化的症状 。 苓桂枣甘汤是苓桂术甘汤去白术加大枣, 临床用于治疗“奔豚” 或“欲作奔豚”。 茯苓甘草汤治疗由于汗出过多, 胃阳被伤, 腐熟的功能受损, 水停中焦导致口不渴、 四肢冷、 心下悸动等阳气被抑制之证。

4 现代临床上的异同

苓桂术甘汤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脾虚水饮凌心之风心病、肺心病、 心包积液、 心力衰竭等病, 临床中, 只要抓住脾阳虚弱、 痰湿中阻这个病机, 不仅可以治疗本例的眩晕, 还可用本

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幽门梗阻、 冠心病等辨证分型属于水气病类者; 苓桂甘枣汤现代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如神经性心悸、假性痫症、 神经衰弱、 慢性肾炎、 胃扩张、 胃部有振水声等等,对胃部的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茯苓甘草汤临床上可以治疗肺胀、 心下悸、 慢性胃炎及特发性水肿等病症; 三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临床应用时宜鉴别使用, 对苓桂术甘汤、 苓桂枣甘汤和茯苓甘草汤各方面的异同进行对比辨析后, 对临床上水气病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苓桂剂对水气病的治疗原则是温阳、 化气、 利水, 主要运用茯苓、 桂枝、 甘草为各剂的共同药物, 这三种药物主要又有两种搭配, 第一种是茯苓和桂枝配伍, 可以用桂枝的温阳之性协助茯苓利水祛湿, 第二种是桂枝与甘草相配, 甘草都用炙甘草增强其温通阳气的作用。 两种药物搭配成为了苓桂剂的核心, 但是治疗水气病还需要考虑各种因素才能辨证立法施治。由于导致水邪停留的病因不同, 水邪在身体停蓄的部位不同,阳气被遏的程度不同, 病变脏腑的不一, 还有夹杂兼证的差异,水气病需要弄清病变机理、 证候变现的微细差异、 各脏腑的辨证及对夹杂兼证分析才能灵活地选用合适的药物、 方剂来治疗, 在临床上需要细心辨析。2022-07-19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4-07-07 08:02: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真武汤与苓桂术甘汤:真武汤治疗的是附子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恶寒、精神萎靡、脉沉微弱、腹满腹痛、四肢沉重疼痛等;而苓桂术甘汤治桂枝证伴水饮者,故眩晕、心悸的同时有气上冲胸、心下逆满等,且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4.真武汤与五苓散:真武汤主治的是少 脏阳衰,气化无力而水邪泛滥,主症是...

  • 68.痛泻要方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散肝舒脾。 69.防风通圣散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 70.九味羌活汤中配伍防风的主要意义是:祛风散寒除湿。 71.败毒散中配伍柴胡的主要意义是:疏风散邪。 72.清胃散中配伍升麻的意义涉及到:升阳散火。 73.当归补血汤中的君药是:黄芪。 74.理中汤中的君药...

  • 方二:柴胡达原饮 :柴胡40g 生枳壳10g 川朴20g 青皮10g桔梗10g 草果10g 槟榔20g 荷叶梗10g 黄芩20g 炙甘草6g 三剂,水煎服。 三天后复诊,患者吃完十枣汤泻下水样便若干,胁痛、喘促均止,中午开始服用柴胡达原饮,晚上五点钟体温降为37℃。第二天继续服用,再吃一付柴胡达原饮,吃完三付已能行走一百多步,食...

  • 原文: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附方《外台》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原方: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医案: 药里真:李某,3周岁,...

  • 于经前一周始服,连服三剂,药后小腹冷痛大减,经来量中等,色紫红,无血块。后每月于经前服原方三剂,连服半年痛经消除,随访一年未再复发。按:痛经发病,有情志所伤、起居不慎、六淫为害等不同病因。寒凝胞中,多因经期冒雨、涉水,或经行贪食生冷,内伤于寒,或过于贪凉,或生活于湿地,风冷寒湿客于冲任胞中,以致...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