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计量中,1分是多少克?拜托各位了 3Q

据班固《汉书·律历志》的记载和中国国家计量总局编写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可知:汉1斤=250克;1两=15.625克约等于15克;1铢=0.65克 汉1合=20毫升;1升=200毫升;1斗=2000毫升;1斛=2000毫升; 汉1尺=230毫米;1寸=23毫米 在唐代以前,中药计量基本保留了汉制,没有随官制的变化而变化。(只不过从晋代起在汉制的铢和两之间加了一个“分”,即6铢为1分,4分为1两)这在《唐六典》、《唐会要》中都有说明,如唐秤有“大小两制”,“公私悉用大者”、“内外官司,悉用大者”,即一般用大秤,较汉秤将近大三倍。小秤则与汉秤同,只限于“合汤药”、“调钟律”等方面的应用。度量、容量也有大小二制,1大尺(唐尺)=1.2小尺(汉尺);1大斗(唐斗)=3小斗(汉斗)。《晋书·律历志》指出药秤不能随便改变得意义:“医方,人命之急,而秤两不与古同,为害特重。”这就是唐代以前一直保留汉制的原因。 至宋代,折1两为10钱,并设钱、分、厘、毫等计量单位,皆为10进制。仍积16两为1斤。宋代以后的方书,中药计量都采用了这一新制,并与官秤相一致。宋制到清代的库平制,权量基本变化不大,每斤近似600克,一直沿用到建国前,俗称“旧秤”。1949年以后,为进一步统一国家的度量衡制,并便于和公制换算,于是把1斤定为500克 经方中以重量计量的药物,可以直接折算为现代计量(如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的药物,可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粳米称重约180克;半夏半升,今用100毫升半夏称重约50~60克;五味子半升约30克;厚朴1尺,据《医心方》、《小品方》云,当以“厚3分,广1寸半为准”,今用中等厚度的厚朴,宽3.5厘米,长23厘米者称重约15克。以数量计量的药物,可直接用原数量(如大枣、乌梅),需称重者,可按原数再称重。如有人秤得杏仁100枚=40克、桃仁100枚=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25克、大附子=30克,野生乌头1枚=5克。2014-05-28
一分约0.3克2021-11-11
mcxzy 阅读 90 次 更新于 2025-04-16 07:50:5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在中药学中,一分等于0.3克。2. 传统中药计量,一斤为500克,一两为50克,一钱为5克,据此一分相当于0.5克。3. 现代中药实践中,为简化古方配伍,一分被统一规定为0.3克。4. 传统计量单位中,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30克,一钱等于3克,这些换算关系在中药学中有所应用。

  • 1. 一斤等于10两,即500克。2. 一两等于10钱,即50克。3. 一钱等于10分,即5克。4. 一分等于0.5克。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计量单位与日常生活中的有所不同。在中药学中,一钱等于3.125克,一分约等于0.3克。这是因为古代的计量单位与现代的有所不同,古代一斤等于16两,而现代一斤等于10...

  • 1. 根据《汉书·律历志》和中国国家计量总局的资料,汉代的计量单位如下:1斤等于250克,1两等于15.625克,1铢等于0.65克。2. 在唐代以前,中药的计量单位基本保持汉制,未随官制变化而变化。晋代起,在铢和两之间增加了“分”,即6铢为1分,4分为1两。3. 唐代有大小两种度量衡制,一般使用...

  • 3. 进一步地,1分等于0.5克。4. 另外,1斤定义为500克。5. 在传统的中国旧制中,1斤相当于16两,或者100钱,总计596.8克。6. 1两等于3.73克,而1钱等于16分。7. 在旧制中,1分相当于0.233克。8. 因此,在解读古代中医方剂时,需要注意单位转换,避免混淆现代公制与传统十六进制单位。

  • 一斤=10两=500克;一两=10钱=50克;一钱=10分=5克。所以一分等于0.5克。不过中药上就不可用上述换算方式了,中药一钱等于3125g,一分约等于0.3克。中药的钱分都是古代的计量,现在是1斤10两,古代是1斤16两,按照算1两是30克,16量等于480克,相差20克,不过药物基本上都是按克称,所以...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