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清热剂导赤散

〖方源〗《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治小儿心热。视其睡,口中气温,或合面睡,及上窜咬牙,皆心热也。心气热则心胸亦热,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故合面睡。”

〖释名〗王子接:小肠—名赤肠,为形脏四器之一,禀气于三焦,故小肠失化,上为口糜,下为淋痛。生地入胃而能下利小肠,甘草和胃而下疗茎中痛,木通、淡竹叶皆轻清入腑之品同生地,甘草则能从黄肠有形之热邪,入于赤肠,其浊中清者,复导引渗入黑肠,而令气化,故曰导赤。

〖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 各等分[各6g]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方歌〗导赤生地与木通,草梢竹叶四般攻,口糜淋痛小肠火,引热同归小便中。

〖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溲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

〖病机〗
 手少阴心之脉沿食管上行,经过咽部,若心火上炎灼伤津液 ── 口渴欲冷饮
 舌为心之苗 ── 口舌生疮
 心经有热 ── 心胸烦热,面赤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移热于小肠 ── 小溲赤涩赤痛2023-03-10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2:57: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方名】 导赤散 【出处】 《小儿药证直诀》 【异名】 导赤汤(《外科证治全书》卷五)。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 生地黄(6克) 木通(6克) 生甘草梢(6克) 竹叶(6克) 【功用】 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

  • 导赤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

  • 【答案】:导赤散 解析:导赤散,中医方剂名。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是唐宗海治尿血中属心经实热的方剂。

  • 导赤散,为清热剂,具有清脏腑热,清心养阴,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心经火热证。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冷饮,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临床常用于治疗口腔炎、鹅口疮、小儿夜啼等心经有热者。由木通、生地黄、生甘草梢、竹叶组成。

  • 清胃散:升麻、连翘、当归、生地、牡丹皮 口疮吐衄与牙宣 芍药汤:芍药、芩连、大黄、桂枝、甘草、槟榔、木香、当归、身 别名导气及甘桂,枳壳加之效若神 白头翁汤: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 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 清虚热剂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地黄、丹参、甘草 热敷阴分仔细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