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分是多少克?比如甘草三分.甘遂五分;

问一下这甘草和甘遂是一个方子里的吗?如果是你就好别喝因为中医配伍里面有“十八反,十九畏”“藻、戟、遂、芫具战草”这里的遂就是甘遂,草就是甘草,所以甘草和甘遂是不能陪在一起的!现在换算是一钱约等于3克!一分约等于0.3克!2013-06-06
1分=0.372克中医临床及研究都会遇到中药重量单位换算问题,现代的重量单位换算很简单,即:1公斤=2斤、1斤=10两、1两=10钱、1钱=5克、1克=10分克、1分克=10厘克、1厘克=10毫克…… 但是,古代的量制单位不但与现代的不同,而且各个时期也不相同,这样就给后来的研究、应用工作带来了一些问题。据班固《汉书·律历志》的记载和中国国家计量总局编写的《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可知:汉1斤=250克;1两=15.625克约等于15克;1铢=0.65克
汉1合=20毫升;1升=200毫升;1斗=2000毫升;1斛=2000毫升;
汉1尺=230毫米;1寸=23毫米
在唐代以前,中药计量基本保留了汉制,没有随官制的变化而变化。(只不过从晋代起在汉制的铢和两之间加了一个“分”,即6铢为1分,4分为1两)这在《唐六典》、《唐会要》中都有说明,如唐秤有“大小两制”,“公私悉用大者”、“内外官司,悉用大者”,即一般用大秤,较汉秤将近大三倍。小秤则与汉秤同,只限于“合汤药”、“调钟律”等方面的应用。度量、容量也有大小二制,1大尺(唐尺)=1.2小尺(汉尺);1大斗(唐斗)=3小斗(汉斗)。《晋书·律历志》指出药秤不能随便改变得意义:“医方,人命之急,而秤两不与古同,为害特重。”这就是唐代以前一直保留汉制的原因。
至宋代,折1两为10钱,并设钱、分、厘、毫等计量单位,皆为10进制。仍积16两为1斤。宋代以后的方书,中药计量都采用了这一新制,并与官秤相一致。宋制到清代的库平制,权量基本变化不大,每斤近似600克,一直沿用到建国前,俗称“旧秤”。1949年以后,为进一步统一国家的度量衡制,并便于和公制换算,于是把1斤定为500克
经方中以重量计量的药物,可以直接折算为现代计量(如1两=15克),以容量和尺度计量的药物,可折算为现代的容量和尺度后再称重。如粳米1升,今用200毫升粳米称重约180克;半夏半升,今用100毫升半夏称重约50~60克;五味子半升约30克;厚朴1尺,据《医心方》、《小品方》云,当以“厚3分,广1寸半为准”,今用中等厚度的厚朴,宽3.5厘米,长23厘米者称重约15克。以数量计量的药物,可直接用原数量(如大枣、乌梅),需称重者,可按原数再称重。如有人秤得杏仁100枚=40克、桃仁100枚=30克、枳实1枚=18克、附子1枚=25克、大附子=30克,野生乌头1枚=5克。2013-06-06
你好,一钱近似值是3克。一分近似值是0.3克,甘草三分是1克,甘遂五分是1.5克2013-06-06
中药的一钱大概是3.3克,一钱等于十分,一分就相当于0.33克。2017-07-20
mcxzy 阅读 12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2:05:0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如果就是这么一副药,那常规用法:甘草3克,黄芪15到30克,肉桂3到6克,黄精10到15克。】病情不同,用药量是不同的。配伍不同,用药量是不同的。

  • 大的鲜荷叶一只,甘草5克,水900CC 做法:1.水煮沸,荷叶洗净撕碎。2.将甘草、荷叶放入水中煮 10余分钟,滤去渣服用。清凉败火、解毒消炎。小诀窍 1、是药三分毒,不要用它代替饮用水。另外,高血压患者、便秘和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糖尿病患者禁用。 2、没有荷叶也可以,可配绿豆等服用。甘草盐拌...

  • 综上所述,桔梗和甘草煮水的用量为桔梗15克,甘草3克。使用时应注重药材的质量和正确的煮法,以确保疗效。

  • 温经活血的方子-血瘀证。一般用来女生月经调理,但是这个男女不限,但是属于怕冷的体质。你的血粘度高。当然,也可以治疗头痛,但是是属于血瘀证的头痛。另外,这几味药太少了。应该在15味左右才好。(仅针对血瘀证、血寒型)当归24克 桃红6克 炮姜3克 甘草3克 川芎9克 ...

  •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用法】每日1剂,煎2次分服。2、乳癖汤 【组成】淫羊藿9克,甜苁蓉9克,玄参9克,白芍9克,橘核叶各9克,广郁金10克,...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