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夜啼怎么办 按摩穴位有疗效

  许多父母可能有过这样的体会,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焦躁不安,哭闹不止。年轻的父母没有经验,不知道孩子到底是哪儿不舒服,只是干着急,整宿睡不好觉,被孩子弄得疲惫不堪,以至于睡眠不足,精神萎靡,脾气也越来越不好。

  这样的孩子就是得了夜啼症,一般见于3个月以内的幼小婴儿。中医认为,小儿夜啼的发生于心脾有关,多由于脾胃虚寒、乳食积滞、心火亢盛、遭受惊吓所致。采用经络推拿法可有效治疗夜啼症,让孩子踏踏实实睡到大天亮,还父母一个安稳的睡眠。

  具体操作的方法: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各200次;让患儿取仰卧位,家长用掌心顺时针摩腹,揉脐各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在临床上,夜啼的具体病因又分为多种,如脾虚型、心热型、惊恐型、食积型等,当父母们明确了孩子的确切病因之后,就可以采用更为有针对性的经络疗法。

  1、脾虚型

  临床表现:夜间啼哭,啼哭声弱,腹痛喜按,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

  常用手法:

  ( 1 )揉板门300次,打三关50次。

  ( 2 )掐揉四横纹10次。

  ( 3 )摩中脘穴3分钟。

  2、惊恐型

  临床表现:夜间啼哭,声惨而紧,面色泛青,心神不安,时睡时醒,舌苔多无变化。

  常用手法:

  ( l )按揉神门、百会穴各l分钟。

  ( 2 )揉小天心l00次,掐威灵5次。

  ( 3 )掐心经、肝经各50次。

  3、食积型

  临床表现:夜间啼哭,睡眠不安,厌食吐乳,暖腐泛酸,腹胀拒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

  常用手法:

  ( l )揉板门、运内八卦各100次。

  ( 2 )清大肠300次。

  ( 3 )揉中脘3分钟。

  治疗小儿夜啼,除采用经络疗法外,日常生活调理也非常重要,首先应从生活护理上找原因。如饥饿、太热等,其次应排除其他疾病如发热、拘楼病等。还应培养孩子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平时要寒暖适宜,避免小儿受惊。喂养小儿要有时有节,定时定量,以防食积。2022-10-22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9:27:3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推拿治疗夜啼可以采用安神定志的方法,分为头面部和手部操作。头面部以头顶正中百会穴为主,可以用拇指轻揉百会2分钟。手部操作的穴位主要是以小天心为主,小天心是在小儿的大鱼际和小鱼际之间,按揉小天心,有时候还可以配合手掌心的正中的劳宫穴,起到了清心安神的效果。部分小儿的夜啼可能跟消化不良有...

  • - 穴位贴敷法:将琥珀、珍珠粉、五味子研磨成粉,取少许药粉填脐,外用胶布固定,每天1次,每次贴敷5-6小时,7天为1疗程。- 浴足法:将柏子仁、生牡蛎、生龙骨、钩藤煎煮好后,弃去药渣,待药液温度适宜时令宝宝双足浸泡其中,使药液没过脚踝,家长同时轻轻按摩宝宝双足,以促进药物吸收。为了预...

  • 3、惊骇恐惧 睡中时作惊惕,唇与面色乍青乍白,紧偎母怀,脉、舌多无异常变化,或夜间脉来弦数。4、乳食积滞 夜间陈发啼哭,脘腹胀满,呕吐乳块,大便酸臭,舌苔厚,指纹紫。五、夜啼小儿推拿穴位手法(见下方链接)小儿推拿李波:宝宝夜啼哭闹、睡觉不安怎么办?小儿推拿来调理 小儿推拿李波:宝宝...

  • 儿童新陈代谢快,过饱可能导致肠胃负担过重,影响夜间睡眠。适量喂养对维持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最后,对于夜啼的宝宝,父母可以尝试按摩来缓解。如用大拇指从指尖推向掌根,无名指做相同动作,再沿前臂推至肘部,掐掐特定穴位,如百会穴和十宣穴,并进行捏脊,这些方法可能对改善宝宝的睡眠有所帮助。

  • 除了观察面色,我们还可以通过摸脉来做进一步判断,可以把大拇指放在孩子 小天心穴 的位置,轻轻摸上去,如果感觉到有明显的跳动,那就是轻度的急惊。如果拇指用点力按下去才能感觉到跳动就是轻度的慢惊。按揉小天心、神门穴、五指节穴 ,每个穴位100~300次 心肝都是与睡眠关系最密切的两大脏腑...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