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的关节病——历节病

文章所属: 王海彬教授团队,转发请标明出处。

《金匮要略方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是《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诊疗杂病的专书。《金匮要略》对后世医学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指导意义,具有深远的影响,被赞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
在《金匮要略》的“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一篇中所论述到的“历节病”,就是以全身多个关节疼痛肿大、病势剧烈、日久可致骨节变形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想必有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看到这里感到非常的熟悉。没错,“历节病”在现代医学中常见疾病就包括痛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神经痛等疾病。
此篇将历节病的成因分为五部分:肝肾不足,水湿浸渍;阴血不足,外受风邪;气虚饮酒,汗出当风;胃有蕴热,外感风湿;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肝肾不足,筋骨虚弱是历节病发生的内因。阴血不足,外受风邪的患者治疗时当以养血为主,兼以祛风。而临床上对于形体肥胖的患者,治疗时要注意温阳、化气、除湿。历节病的根本是“本虚标实”,除去肝肾,胃中有蕴热而又复感风湿的也会导致历节病。

书中对于历节病的治疗,给出了三个方案,一个是外用的治疗方法,第二个是方药。“矾石汤,治脚气冲心”是利用矾石汤治疗湿浊毒气上冲心肺引起的病症,此处不做过多说明。书中将治疗分为两部分:一是治疗“风湿历节”,一是治疗“寒湿历节”。风湿历节病,风湿流注到各个筋脉关节,导致多处直接疼痛肿大,湿邪没有出路,流注到下肢,导致小腿肿胀且麻木,仿佛要和身体脱离,此时可以选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滋阴清热。寒湿历节病,寒湿停留在筋骨关节间,气血运行受阻,关节出现剧烈疼痛且不能够屈伸,此时适合选用乌头汤来温经散寒、除湿止痛。
现在临床上对于相关疾病运用《金匮要略》中所论述的理论、治法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了更多选择,此书是祖国医学的珍贵宝藏。

参考文献:
[1] 彭倩,钟琴,马武开,曹跃朋,孙贵炎,吕宁霁,田镭,冯在亮.浅述《金匮要略》历节病病因病机及其方药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08):79-80.
[2]张琦. 金匮要略讲义[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
2022-07-0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50: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学习《金匮要略》经典,深入理解中医精髓,不再孤单。本文将解析《金匮要略·卷上·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五》中关于历节病的治法,对应类痛风疾病。历节病病因在于寸口脉沉弱,暗示肾气不足与肝血虚,汗出入水后寒邪湿邪侵入心包,导致心包热郁生黄汗,渗入关节引发关节痛。另一条文指出,长期饮酒者因胃...

  • 历节分三种:风痹、血痹和历节,类似于西医的痛风和风湿关节炎。风痹的主症是麻又痛,处方是甘草附子汤;血痹的主症是麻而不痛,处方是黄芪五物汤;历节的主症是但痛不麻,痛风只痛不麻的话,归入历节,处方有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或桂枝乌头汤。 寸口是阳脉,“沉 ”代表病在里,在骨,沉脉就是讲骨头有病,...

  • 历节病是中医《金匮要略》中的提法,属于痹症的范畴。在西医当中,属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方面的疾病。历节病最突出的特点是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阴天、下雨、受寒,关节有明显的疼痛和活动受限。针对历节病,中医主要是通过发汗、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达到治疗的作用。关节的疼痛,选择的...

  • 历节是一传统中医病名不同于一般的、特殊的、顽固性痹证,以关节疼痛畸形为临床特征.历节病首见于张仲景篇:"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见《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简称“历节”,以关节红肿,剧烈疼痛,不能屈伸为特点。 多由肝肾不足而感受风寒...

  • 历节病是中医金匮要略当中的一个提法,对历节病的描述,多数是符合西医当中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描述,金匮要略当中对历节病的描述非常的有特点,它指出了在阴天下雨、季节变换的时候,会伴有明显的肢体关节疼痛以及活动不利,并且这种历节病还伴有非常明显的晨僵,这与西医当中的风湿、类风湿性的关节...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