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名称和药性

中药的名称和药性
1. 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2.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 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 当归甘温,生血补心,扶虚益损,逐瘀生新。
7. 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8. 赤芍酸寒,能泻能补,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9. 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添精,乌须黑发。
11.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12.天门甘寒,能治肺痈,消痰止嗽,喘气有功。2012-12-07
2020-05-18
想问什麽呢?中药有寒热温凉,辛甘酸苦咸涩等四气五味特性!每味中药都有其自身特征药性,炮制及配伍禁忌都和中药药理作用密切相关!中药名称也是个很复杂的问题,一味中药在各地可能存在不一样的名称,不过总有大家所共识的!或者说一种药,关於中医中药方面的人来说,几乎也是懂得几种不同的名称都是指同一味药!此外,还有一个特点是,拉丁名!中药有拉丁名,拉丁名主要是国际通用,一些学术上的文章多用到拉丁名!2012-12-06
葡公英:消火2019-01-07
你想问什么呢2012-12-06
你想问啥啊 哥们 买本中药书 啥都有了2012-12-07
mcxzy 阅读 3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38: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好听的中草药名称及基本药效 1. 白芍 药效:白芍具有养血调经、柔肝止痛的功效。它常用于治疗血虚肝旺、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症状。白芍还可以舒缓肌肉痉挛,对于肌肉疼痛、痉挛等症状具有缓解作用。2. 玄参 药效:玄参具有清热养阴、润燥生津的作用。它常常用于治疗热病津伤、口渴烦躁、咽喉肿痛等症状。...

  • 茯苓是常用的药材,具有健脾利水渗湿的作用,适用于湿困脾胃导致的便溏泄泻、脾虚食少等症状。便秘的人应谨慎使用。茯神是茯苓生长于松树根部的产物,能起到宁心安神的效果,适用于失眠心悸等症状。由于茯神较为稀少,现在多用茯苓代替。地黄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生地偏于清热凉血生津,滋阴作用较弱,常用...

  • 二、栀子:栀子是清热泻火药,常见的处方名有栀子、山栀皮、炒山栀、黑山栀、焦山栀、山栀仁等。它的性味归经为苦、寒,归肝、肺、胃、三焦经。栀子的主要功效包括降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它常用于治疗热病烦热,如外感热病、身热、虚烦不眠、胸脘痞闷等轻症;黄疸血淋,如湿热黄疸、身黄尿...

  • 2. 乌花贝母:形态与卷叶贝母相似,但鳞茎圆锥形,叶片先端不卷曲。分布于四川和青海交界处。3. 棱砂贝母:高25-40厘米,鳞茎圆锥形,叶片长卵圆形,花单生于茎顶。分布于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药材性状】:1. 松贝:呈圆锥形,全体白色或淡黄色,外层2瓣鳞叶抱合,底部中央有细小而坚硬的鳞茎...

  • 二、中药,即传统中医或传统中医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主要用于预防、治疗疾病以及康复与保健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类别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中药药性理论,或称中药药理,是研究中药药性产生机制及其运用规律的学科。这一理论基于历代医家在长期医疗...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