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解毒汤的文献古方

1、《古今医鉴》卷七【来源】《古今医鉴》卷七。【组成】升麻30克 、干葛15克 、赤芍药15克 、生地黄30克 、牡丹皮15克 、黄连15克 、黄柏24克 、黄芩15克 、桔梗15克 、栀子15克 、甘草15克 、连翘15克。【用法】上药锉碎,每剂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主治】吐血、衄血。2、《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组成】银花藤18g,板蓝根15g,一点红15g,旱莲草12g,地头胆12g,白茅根25g,野甘草13g。【来源】《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主治】漆性皮炎。【用法】水煎服。3、《刘奉五妇科经验》【来源】《刘奉五妇科经验》。【组成】连翘5钱,银花5钱,蒲公英5钱,紫菀地丁5钱,黄芩3钱,瞿麦4钱,扁蓄4钱,车前子3钱,丹皮3钱,赤芍2钱,地骨皮3钱,冬瓜子1两。【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活血,消肿止痛。【主治】急性盆腔炎属于湿毒热型者。【各家论述】方中连翘苦微寒,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银花辛苦寒,清热解毒,消痈肿;紫菀地丁苦辛寒,清热解毒,消痈肿,善于治疔毒;黄芩苦寒清热燥湿;地骨皮甘寒,清热凉血,退热以去气分之热;瞿麦、扁蓄、车前子清热利湿;冬瓜子渗湿排脓,消肿止痛;佐以赤芍、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全方重在清热毒兼能利湿,活血化瘀而又止痛。4、《医学探骊集》【来源】《医学探骊集》卷四。【组成】金银花2钱,天花粉3钱,元参3钱,黄芩5钱,山甲2钱,生地黄3钱,皂角刺2钱,射干3钱,苍术4钱,茶叶1钱。【加减】若脉象洪盛者,加大黄4钱。【主治】耳下肿痛。系染山岚瘴气之毒,古称痄腮,亦谓之瘟毒,脉象洪数。【用法】水煎温服。【各家论述】此方用双花、花粉解毒散肿,用元参、生地、黄芩清热养阴,用山甲、皂刺、射干、茶叶散耳下之郁,用苍术同诸药上升,能逐山岚瘴气,热减毒消,肿自去矣。5、《救偏琐言》【来源】《救偏琐言》卷十。【组成】荆芥穗3分,红花3分,蝉蜕3分,木通3分,牛蒡子1钱,丹皮7分,青皮7分,生地2钱,山楂2钱,滑石3钱,前胡7分,地丁4分,黄连6分。【主治】痘放点干红色滞,壮热烦躁者。【用法】加灯心1分,水煎服。

2016-05-18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5:04: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今医鉴》卷七】清热解毒汤方剂,主要成分包括升麻、干葛、赤芍药、生地黄、牡丹皮、黄连、黄柏、黄芩、桔梗、栀子、甘草和连翘。每剂药物需锉碎,煎煮400毫升水至200毫升,温服,适用于治疗吐血、衄血病症。【《中医皮肤病学简编》】针对漆性皮炎,药方由银花藤、板蓝根、一点红、旱莲草、地头胆...

  • 15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解毒汤 15.1 处方 黄连、黄芩、栀仁、木通、桔梗(一方有贝母,无桔梗)。 15.2 功能主治 麻疹热甚,火毒不退,及初出者。 15.3 解毒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15.4 摘录 《麻科活人全书》卷二 16 《痘治理辨》:解毒汤 16.1 处方 荆芥、甘草、鼠粘子。 16.2 功能主治 痘...

  • 白头翁汤主要的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一般治疗急性痢疾,特别是里急后重或便血、脓血,治疗效果较明显。白头翁汤主要成分以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为主,来自于《伤寒论》的一种古方,经典治疗就是治疗痢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白头翁汤确实对引起痢疾的阿米巴,或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还能够刺激人体白...

  • 青竹茹汤是一剂古方,出自《普济方》卷二○六。这剂药方主要由生芦根、青竹茹、粟米、生姜四味药材组成。具体用量为生芦根(切)1升,青竹茹1升,粟米3合,生姜2两。这剂汤药主要用于治疗伤寒后出现的干呕、哕及食欲不振等症状。在准备药材时,首先将生芦根、青竹茹、粟米及生姜分别切碎和准备完毕。

  • 芫花汤便是一例。其制备方法简便,将干芫花与红糖混合煮沸后饮用,每日一次,约250毫升,即可发挥其活血化瘀、通畅筋脉的功效,对中风后脑部血流的恢复大有裨益。人参汤则是以干人参为主料,辅以红糖,煮沸后饮用。此汤剂不仅益气健脾,更有增强免疫、抗病的效用,对于脑梗的辅助治疗具有积极作用。清热解毒...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