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蛤蜊的功效与作用

蛤蜊 (《本草经集注》) 【异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来源】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或其他种蛤蜊的肉。 【动物形态】四角蛤蜊 贝壳2片,坚厚,略呈四角形。壳长36~48毫米,高34~46毫米,宽度约当高的4/5。左右两壳相等。壳顶尖,略向前屈,位于贝壳背缘中部稍向前端。壳面中部膨胀,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致前、后缘多少形成肋状,小月面和楯面心脏形。壳面生长纹明显粗大,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贝壳具壳皮,顶部白色或淡紫色,近腹面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极狭的黑色环带。贝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宽大。左壳具1个分叉的主齿;右壳有2个排列成八字形的主齿;侧齿发达,均成片状。外韧带小,淡黄色,内韧带极发达,黄褐色。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圆形,后闭壳矶痕稍大,近四形。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水管为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侧扁,呈斧状。 生活于浅海泥沙滩中,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本动物贝壳制成的粉(蛤蜗粉)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均可捕捉。 【化学成分】食部每100克含水分80克,蛋白质10.8克,脂肪1.6克,碳水化物4.6克,灰分3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2毫克,维生素A400国际单位,硫胺素0.03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7毫克;每公斤干蛤含碘2400微克。又食部每100克含抗坏血酸5毫克。 【性味】咸,寒。 ①《嘉祐本草》:"冷,无毒。" ②《日用本草》:"味咸,寒,无毒。" ③《饮膳正要》:"味甘,大寒,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经。" 【功用主治】滋阴,利水,化痰,软坚。治消渴,水肿,痰积,癣块,瘿瘤,崩、带,痔疮。 ①《本草经集注》:"煮之醒酒。" ②《嘉祐本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 ③《医林纂要》:"功同蚌蚬,滋阴明目。" ④《本草求原》:"消水肿,利水,化痰,治崩带,瘿瘤,五痔。" ⑤《泉州本草》:"主治黄疸,小便不利,腹胀,诸淋。"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
提醒您:蛤蜊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0-19
mcxzy 阅读 27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3:41: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首先,蛤蜊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在中医理论中,蛤蜊性咸寒,入肝经,非常适合体质阳虚内热的人群食用,对于术后恢复也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其次,蛤蜊能够利水消肿。它入膀胱经,具有通利水道、祛除膀胱内热的作用,对于消除水肿、缓解小便不利等症状有显著效果。此外,蛤蜊还有软坚化痰的功效。它常被用于治疗...

  • 蛤蜊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营养滋补:蛤蜊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的微量元素,能够起到滋补作用。其蛋白质含量较高,与鱼类相当,脂肪含量较低。增强人体免疫力:蛤蜊富含锌、硒等元素,锌能促进白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增强机体防御细菌和病毒的能力;硒则能帮助身体抵御自由基的侵害,...

  • 1、蛤蜊肉味咸、性寒,入肺、肾经。具有滋阴润燥、利尿消肿、软坚散结、明目、化痰之功效。治痰饮喘咳,水气浮肿,胃痛呕逆,白浊,崩中,带下,瘿瘤,烫伤。2、蛤蜊具有刺激食欲,化痰利尿,消肿止血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黄疸,水肿等症。蛤蜊也具有预防心脏血管疾病的功效。蛤蜊所含的牛磺酸成分,能排...

  • 利尿消肿:它还有利尿消肿的作用,身体有点水肿的话,吃点蛤蜊能帮你缓解一下呢。化痰明目:对于有痰或者眼睛不太舒服的朋友,蛤蜊也能帮你化痰明目,让你的眼睛更亮堂。预防心血管疾病:蛤蜊里的牛磺酸能帮你排出血液中多余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保护你的小心脏。预防贫血:它富含的铁质能让你脸色...

  • 蛤蜊,以其鲜美的肉质和丰富的营养,不仅受到美食家的喜爱,更是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据古代医书《本草纲目》记载,蛤蜊能够治疗疮疖肿毒、消积块和解酒毒等病症,体现了其独特的医疗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进一步揭示,文蛤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特性,对肝癌的抑制作用尤其显著。此外,它对哮喘、慢性气管炎...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