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海螺的功效与作用

海螺 (《本草拾遗》) 【异名】假猪螺(《交州记》),顶头螺、海窝窝(《河北药材》)。 【来源】为骨螺科动物红螺或其它侮产螺类的新鲜肉。 【动物形态】红螺(《纲目》) 螺壳坚厚,壳高4~10余厘米;壳顶尖细,螺层约六层;缝合线及生长线明显,体螺层极膨大。肩角节突起,在体螺层上结节成三角形,特别突出。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在体螺层肩角下面还有3~4条具有结节突起的粗肋,尤以基部1条最粗大,位于壳口内唇基部的外侧,由密接的鳞状褶襞形成。壳面黄褐色,有棕褐色斑点。壳口大,前沟短宽,外唇厚,边缘具有与螺肋相当的缺刻。内唇后方薄,贴附于体螺层上。壳口内面呈杏红色,有珍珠样光泽,外唇内面,具有与壳面细肋相当的肋纹。厣角质,厚而坚固,棕色,椭圆形,核位于靠外唇的边缘,生长线明显。体柔软,头部前端腹面有口,头端有触角1对,其外侧近基部各有一黑色的小眼。足部宽大,呈灰黑色,伸缩性甚强,遇 *** ,立即缩入壳内。 生活于浅海底岩石间。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本动物的螺壳(海螺壳)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春至秋季捕捉,用沸水烫死,取肉供用。 【性味】《纲目》:"甘,冷,无毒。" 【功用主治】①《本草求原》:"治心腹热痛。" ②《随息居饮食谱》:"明目。" 【用法与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1~2两。外用:取汁合药点眼。 【宜忌】《本草求原》:"肠胃虚寒忌。" 【选方】①治目痛累年:取生螺一枚,洗之内燥,抹螺口开,以黄连一枚纳螺口中,令其螺饮黄连汁,以绵注取汁,著眦中。(《肘后方》) ②清热明目,治目痛:鲜海螺肉煎汁外洗,并吃肉。(《山东中草药手册》)
提醒您:海螺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2022-11-19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36:2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肘后方》)②清热明目,治目痛:鲜海螺肉煎汁外洗,并吃肉。(《山东中草药手册》)摘录《中药大辞典》。海螺拼音Hǎi Luó,英文名Conch as food,别名假猪螺、瓷螺、交螺、顶头螺、海窝窝、菠螺、红螺,出处《本草纲目拾遗》。来源药材基源:为骨螺科动物脉红螺、皱红螺或其他类似螺类的鲜...

  • 海螺壳在中医理论中的应用主要是化痰消积和止痉。它被用来治疗胃痛、淋巴结结核以及手足抽筋等症状。在使用海螺壳时,可以通过研末内服或煎汤的方式,剂量通常在1到5钱之间。外用时,可以将海螺壳研末后调敷在患处。一个治疗慢性骨髓炎的方子如下:海螺壳煅制成炭后,与人中白和冰片混合,研细后用...

  • 【海螺的身体益处】1. **药用价值**:根据《本草求原》,海螺具有治疗心腹热痛的功效。同时,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海螺能够明目。2. **食用方法**:海螺可以内服,方法包括煮食或煎汤,一般用量为1到2两。此外,也可以外用,提取其汁液与其他药物混合点眼。3. **注意事项**:《本草求原...

  • 海螺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的拼音名为Hǎi Luó。它的别名有瓷螺、交螺、海窝窝、海牛牛。来源是骨螺科动物红螺Rapana thomasiana Crosse的贝壳,洗净晒干后使用。性味甘,寒。功能主治包括制酸、化痰、软坚、止痉,用于胃痛、吐酸、淋巴结结核、手足拘挛。用法用量为1~3钱,研粉服。5. 《中华...

  • 1~2两。外用:取汁合药点眼。【宜忌】《本草求原》:"肠胃虚寒忌。"【选方】①治目痛累年:取生螺一枚,洗之内燥,抹螺口开,以黄连一枚纳螺口中,令其螺饮黄连汁,以绵注取汁,著眦中。(《肘后方》)②清热明目,治目痛:鲜海螺肉煎汁外洗,并吃肉。(《山东中草药手册》)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