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什么中药调理痛经?

1、气滞血瘀者一般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2、寒湿凝滞者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苍术各9克,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各12克,当归、茯苓各15克。
3、气血虚弱者为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2020-10-0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5:06: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痛经可以考虑使用一些中药进行调理,如蒲黄、五灵脂、香附、元胡、当归、赤芍、桃仁和没药等药材。这些药材配伍使用,能够帮助缓解痛经症状。具体使用方法是将上述药材各20克与15克赤芍、10克桃仁和10克没药一同放入2500毫升水中煎煮,煮沸15分钟后离火。在药液适宜的温度下,先用蒸汽熏蒸双脚15至20分钟,随...

  • 对于行经后腹痛的情况,中医认为这多是由血虚夹滞所致。因此,治疗时应补虚通滞。推荐的方药包括党参、白术、醋香附等多种药材,共同发挥药效。每日服用一剂,可有效缓解痛经症状。当行经时两胁作痛,甚至疼痛不已时,中医认为是气滞血瘀所致。治疗时应理气活血化瘀。推荐方药包括熟地、当归、白芍等,每日...

  • 湿热蕴结证: 此类患者经前及经期小腹胀痛且伴有灼热感,或腰骶疼痛。治疗时,选用当归、川芎、白芍等药材调和气血,生地黄、红藤、蒲公英等药材清热利湿,香附、坤草行气活血,黄柏清热燥湿。疼痛严重者,可加入金银花、元胡、莪术以增强止痛效果。气血两虚证: 这类患者常在经后出现小腹隐痛,经血量少且颜...

  • 当归,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具备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显著功效。在女性健康方面,当归能改善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尤其适用于气血不和、冲任不调等引起的月经问题。益母草同样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药领域的药材。它具备活血化瘀、调经止痛的效用,尤其对于女性因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 1. 气滞血瘀导致的痛经,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缓解。治疗时应选择能够疏肝理气、化瘀止痛的药物。一个常用的中药方是膈下逐瘀汤加味,其主要成分包括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枳壳、丹皮和甘草。2. 对于寒湿凝滞型的痛经,治疗原则是温经化瘀、散寒利湿。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