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说的基本定义

经络学说,即研究人体经络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的通称,人体有12经脉,竖着分布于全身,是纵向行驶的主干道,属于大经脉,循行于人体深部,有确定的循行路径。
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别出的正经,分别起于四肢,循行于体内,联系脏腑。
络脉:经脉的分支,循行于较浅部位,网络全身无处不至,是横向的,小而多。
浮络:循行于浅表,主要作用输布气血濡养全身。
孙络:最小的络脉。
经络的作用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
十二经脉:
五脏为阴 ,六腑为阳;五脏所对应的经络全部属于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
六腑对应的是阳经:大肠,小肠,胆,胃,三焦,膀胱经。
如何区分手三阴和手三阳?
人站立时是手在上,足在下;心肺在上方,对应的阴经在手;肝脾肾在下,对应的阴经是足。
手三阳:大、小肠,三焦经;足三阳:胃、胆和膀胱经。
由此衍生得来: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2020-05-25
它补充了脏象学说的不足,是中药归经的又一理论基础。该学说,即古代经络认为人体除了脏腑外,还有许多经络,其中主要有十二经络及奇经八脉。每一经络又各与内在脏腑相联属,人体通过这些经络把内外各部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体外之邪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不同经络的病变可引发不同的症状。当某经络发生病变出现病证,选用某药能减轻或消除这些病证,即云该药归此经。如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邪外客引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一)经络的概念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是经脉,犹如途径,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其特点是纵行分布,位置较深;络是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分支,其特点是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近来1996年有了现代经络学说分形细胞群-自身调节-体液-神经协同模型.

2016-05-17
mcxzy 阅读 17 次 更新于 2024-09-20 08:4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