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重点:药材的产地

  执业药师栏目精心整理推荐“执业药师2017中药学重点:药材的产地”,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更多相关详情,请继续关注本网。
  执业药师中药鉴定知识点:药材的产地
  一、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关系
  药材质量的优劣除与药材的品种、种质、栽培密切相关外,其有效成分在药用动、植物体内的形成和积累与其产地关系亦很密切,药材的产地对药材质量优劣影响很大。古人对此早有认识:《神农本草经》在序录中载:“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指出:“诸药所生,皆的有境界”,并列出40多种中药材生于何地、何种土壤者良;《新修本草》载:“离其土,则质同而效异”;李时珍日:“性从地变,质与物迁”;均充分认识到产地与药材质量的密切关系。
  同种药材,产地不同,质量不尽相同。我国许多常用中药材产地广布,但因产地东、西、南、北、中各不相同,其地势、土壤、气候(气温、光照、降雨)、水质、生态环境各异,造成不同产地的同种药材质量上的差异,有时这种差异甚至是巨大的。如甘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干燥根)甘草酸的含量因产地不同,从1.16%~6.11%相差5倍多;葛根[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的干燥根]中的葛根素含量因产地不同,含量从l.04%~6.44%,总黄酮的含量从1.42%~7.88%,相差5~6倍;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ltrtua L.),广布北半球的亚热带至温带,我国从海南岛至黑龙江均有产,据报道,其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从北到南,含量差异巨大,从痕量~0.9%,相差5—6个数量级;再如防风[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hk.的干燥根],原产东北及内蒙古,引种到南方栽培后,其药材常分枝,且木化程度增高,与原有的性状特征相差甚远。这些药材质量的差异必然导致临床疗效的差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GAP)”要求中药材GAP基地在选址时,一定要注意选择生产优质药材最适宜的产地建立种植基地,是科学的,完全有必要的。
  二、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或称“地道药材”)是指那些历史悠久,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疗效显著,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中药材。道地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品种、质量的优良性。在特定的生产区域内,受气候、土壤、水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加上优良的种植、采收、加工技术,生产出品种优良,质优效佳的中药材,因此,道地药材从古至今又是一个质量的概念。据统计,我国现在比较公认的道地药材约有200多种。道地药材的区划,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指南采用按照我国地形地貌的自然特点和民族医药体系的中心来划分道地药材产区的方法,将我国划分为15个药材区,现择要介绍如下。
  (1)川药主要起源于巴、蜀古国,现指产于四川、重庆的道地药材。如: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麦冬、丹参、干姜、郁金、姜黄、白芷、半夏、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花椒、乌梅、黄柏、厚朴、金钱草、青蒿、五倍子、冬虫夏草、银耳、麝香等。
  (2)广药主要指南岭以南,广东、广西和海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砂仁、广藿香、穿心莲、广金钱草、粉防已、槟榔、益智、肉桂、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胡椒、毕茇、胖大海、马钱子、罗汉果、陈皮、青蒿、石斛、钩藤、蛤蚧、金钱白花蛇、穿山甲、海龙、海马、地龙等。
  (3)云药主要指产于云南的道地药材。如:三七、木香、重楼、茯苓、萝芙木、诃子、草果、金鸡纳、儿茶等。
  (4)贵药主要指产于贵州的道地药材。如:天冬、天麻、黄精、白及、杜仲、吴茱萸、五倍子、朱砂等。
  (5)怀药取义源自四大怀药,现引申为河南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天花粉、瓜蒌、白芷、辛夷、红花、金银花、山茱萸、全蝎等。
  (6)浙药取义为“浙八味”等浙江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浙贝母、白术、延胡索、山茱萸、玄参、杭白芍、杭菊花、麦冬、温郁金、莪术、栀子、乌梅、乌梢蛇、蜈蚣等。
  (7)关药是指山海关以北;、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人参、细辛、防风、五味子、龙胆、平贝母、升麻、桔梗、牛蒡子、灵芝、鹿茸、鹿角、哈蟆油等。
  (8)秦药指古秦国,现陕西及其周围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地理范围为秦岭以北、西安以西至“丝绸之路”中段毗邻地区,以及黄河上游的部分地区。如:大黄、当归、秦艽、羌活、银柴胡、枸杞子、南五味子、党参、槐米、槐角、茵陈、秦皮、猪苓等。
  (9)淮药指淮河流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鄂、皖、苏三省)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半夏、葛根、苍术、射干、续断、南沙参、太子参、明党参、天南星、牡丹皮、木瓜、银杏、艾叶、薄荷、龟板、鳖甲、蟾酥、斑蝥、蜈蚣、蕲蛇、石膏等。
  (10)北药是指河北、山东、山西以及陕西北部所产的道地药材。如:党参、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连翘、酸枣仁、桃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11)南药指长江以南,南岭以北地区(湘、赣、闽、台的全部或大部分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百部、白前、威灵仙、徐长卿、泽泻、蛇床子、枳实、枳壳、莲子、紫苏、车前、香薷、僵蚕、雄黄等。
  (12)蒙药是指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蒙古族聚居地区蒙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锁阳、黄芪、甘草、麻黄、赤芍、肉苁蓉、淫羊藿、金莲花、郁李仁、苦杏仁、刺蒺藜、冬葵果等。
  (13)藏药是指青藏高原所产的药材,也包括藏族聚居区藏医使用的药材。如:甘松、桃儿七、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藏茴香、雪莲花、余甘子、广枣、波棱瓜子、毛诃子、木棉花、翼首草、冬虫夏草、麝香、熊胆、硼砂等。
  (14)维药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所产的道地药材,也包括维吾尔族聚居地区维医所使用的药物。如:雪莲花、伊贝母、阿魏、紫草、甘草、锁阳、肉苁蓉、孜然、罗布麻等。
  (15)海药主要指沿海大陆架、中国海岛及河湖水网所产的道地药材。如:珍珠、珍珠母、石决明、海螵蛸、牡蛎、海龙、海马等。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备考辅导2023-01-09
mcxzy 阅读 12 次 更新于 2025-04-09 16:15: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凡以温里祛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为温里药,又称祛寒药。 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味辛而性温热,主归脾胃经,兼归肝、肾、心、肺等经。 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均有温里散寒的功效,主治里寒证,尤宜于里寒实证。因其主 要归经之不同而奏多种效用。其主入脾胃经者,能温中散寒止痛,可...

  • ②暑热烦渴,湿温胸闷,湿热泄泻。③湿疮,湿疹,痱子。【配伍】滑石配生甘草:滑石甘淡性寒,功能清暑利尿;生甘草甘平,功能益气清热和中。两药合用,既清解暑热,又和中生津,治暑热烦渴可投。【用量用法】9~15g。块者宜打碎先煎,细粉者宜包煎。外用适量。木通 [来源]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

  • 1. 三七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挥发性成分、皂甙成分以及其他止血和活血成分。此外,三七还含有16种氨基酸。2. 三七的药理作用多样,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它能够治疗多种出血症状,如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和外伤出血,以及对胸腹刺痛和跌仆肿痛有疗效。古代医学文献《本草纲目》和《玉楸药解...

  •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考点:中药斗谱排列 中药斗谱排列 最高层:质地较轻且用量较少的药物:如月季花、白梅花、佛手花;玫瑰花、代代花、厚朴花;密蒙花、谷精草、木贼草;五加皮、千年健、地骨皮;络石藤、青风藤、海风藤 中上层:常用药物:如黄芪、党参、甘草;当归、白芍、川芎;麦冬、天...

  • 第五章 化湿药 一、含义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化湿药。二、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多辛香温燥,主归脾胃经,善芳化燥除湿浊、舒畅气机而健运脾胃。三、功效与主治 本类药物具有化湿健脾、和中开胃之功。适用于脾为湿困、运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满、呕吐泛酸、大便溏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