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把脉是怎么会事?自己好学吗?

把脉是需要经验积累的,还是有个师傅身传言教快。2011-11-17
自学中医把脉是比较难的,建议你要用准确的脉诊仪器配合,可参考医管家辨证仪的用户陈景崇写的《自学脉诊的一点经验体会》,原文请去官网看,这里摘录一些:

看电视剧郎中诊脉看病的一幕幕场景,深感脉象的神奇。抱着求知欲望去买了《濒湖脉学》等脉学书籍,翻来覆去一遍又一遍看,也试着摸自己和别人的脉,但怎么也区分不出这个脉与那个脉有何不同。想搞清楚脉象是一件绝活,大概我们凡人的手指触觉没有郎中高手那般敏锐,自己想想也就心冷意灰了。
后来一次偶然参观展览会,看到脉象仪能够测量显示自己手腕的脉象,再次勾起学习脉象的愿望。以后有机会拜访了一名上海的老中医,在其推荐下,试用购买了一台的名为“医管家多功能辨证仪”的仪器,区区一台小机盒连接电脑就能使,新颖功能还真不少,其中就有我感兴趣的脉诊功能,摸索了个把月,渐渐就搞懂许多脉象的道理。特借此意兴盎然之际写心得以供脉象爱好者共享。

翻开《濒湖脉学》“浮”这一章,“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如水漂木”。先前看时就傻眼,不懂“举”、“按”、“微风吹”、“水漂木”跟脉象有什么关联?现在看了脉象图才明白,“举之有余”即是轻轻按手指就感到较大的脉搏搏动,“按之不足”即是重重按下手指感觉不到脉搏搏动。“微风吹”、“水漂木”是描述语。 “举”的按压力大约小于40mmHg,就感到较大的脉搏搏动,而“按”压力超过40mmHg以后脉搏搏动越来越小以至感觉不到。具有这样属性的脉象就称为“浮脉”。
接下去看《濒湖脉学》“沉”这一章,“重手按至筋骨乃得”。这句好理解,轻取不应,重按乃得,正好与浮脉相反。手指要用力按(大约须大于80mmHg)才能感到较大的脉搏搏动。 而轻按是感觉不到的。具有这样属性的脉象就称为“沉脉”。 换句话说,如轻按能感到搏动,就不是“沉脉”。

看《濒湖脉学》“迟脉,一息(一呼一吸)三至,去来极慢”。古代没有钟表,只好一呼一吸计算脉搏搏动次数。一呼一吸三次搏动即是“迟脉”。换算到现代钟表,可认为每分钟搏动少于50次的即是“迟脉”。
《濒湖脉学》写道“数脉,一息六至”。一呼一吸六次搏动即是“数脉”。换算到现代钟表,可认为每分钟搏动90次~120次的即是“数脉”。
理解了“浮脉”、“沉脉”、“迟脉”、“数脉”属性,用手指仔细“举” “按”,依靠现代钟表计算脉搏搏动次数就容易判断脉象。最困难地是判断滑脉、弦脉等脉。一般人依靠手指触摸脉搏无法区分滑脉、弦脉。 例如滑脉,脉象医书定义是“往来前却,流利辗转”(濒湖脉学)。又如弦脉,脉象医书定义是“端直以长,如张弓弦。(濒湖脉学)”。
用手指诊脉对一般人而言,是感觉不到“流利辗转、应指圆滑”与“端直以长,如张弓弦”。随你怎样仔细地摸呀按呀搭呀自己的脉,觉得总是那样地搏动。但是观察脉象图却容易辨别滑脉和弦脉。只要掌握滑脉和弦脉的波形特点,再观察脉象图却容易辨别了。(不光这两种脉象,所有的29种脉象,只要转成图形就可以简单明了的判断,这也是医管家多功能辨证测试脉象的原理。)
结合以下所述滑脉和弦脉的脉图特征并仔细观察脉图,就容易分辨滑脉和弦脉。

滑脉脉图特征:

1.主波高陡而狭,升支和降支斜率较大,w/t<0.20。
2.升支时间在0.07-0.09秒之间,上升时间缩短。
3.潮波时间延后,叠加于降中峡附近,故不显现。
4.降中峡低,h4/h1<0.40.
5.重搏波显著,h5/h1>0.10。
6.有时候潮波明显,常构成主波-潮波-重搏波阶梯三峰型。
7.波形大起大落的极明显滑脉多为病理性滑脉(h5/h1>0.10)。如同时脉率≥96次/分即是“动脉”。稍带滑脉象的滑脉多为生理性滑脉(h5/h1≤0.10),表示身体健康,营卫充实脉有胃气。

弦脉脉图特征:
升支时间(U-P)常>0.1秒。

弦脉
潮波位置上升,甚至与主波峰融合,主波峰变宽,w/t>0.2
由于潮波位置不同而形成主波角成宽圆状。
降中峡抬高,h4/hl>0.4.重博波相应抬高。
重搏波峰低平或消失,h5/hl<0.05~02011-11-17
不好学!2011-11-17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2:27: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把脉不可以靠自学。把脉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实践,自学难以取得类似的专业技能。

  • 学习中医把脉首先需要掌握基础知识。推荐您阅读《濒湖脉诀》等中医经典著作,反复背诵并深入理解脉象特征。通过书本学习后,还需要不断实践,多加练习。只有当您能够做到心手如一、准确把握脉象时,才能算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在日常练习中,可以利用模拟人或健康的朋友进行练习,观察和感受不同脉象。同时...

  • 学习中医把脉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学习中医把脉的基本步骤:1. 学习基础知识:了解中医基本理论、经络穴位、重要经脉等基础知识,熟悉中医把脉的分类及其意义。2. 观察病人:通过仔细观察病人的外貌、舌苔、脉搏等细节,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等信息。3. 检查舌苔:观察舌苔的颜色、质地...

  • 凡是看过中医的患者,往往会看到医生先给病人“号脉”教科书上叫“切脉”,切脉的同时医生会先“看”,看病人的“动”、“静”,也就是病人的“神”然后观察病人气色、通过气色的明快和晦暗以及脉象的迟数和尺肤的寒温,分清疾病属“阴”属“阳”属“寒”属“热”,再看病人的舌,舌体分上、中、下,舌质,舌底,...

  • 二、中医学把脉的原理是啥?心脏是产生脉诊的驱动力人体器官,因此脉诊最先可体现心脏的变病。如冠心病、心脏血供不太好、心脏功能不高等可根据脉诊有一定的体现。如当冠心病产生的情况下,心脏可有停跳状况,这时候根据脉诊就可发觉脉率停跳。血管的舒缩健身运动,体现了血液流动性的质、量与速率等信息...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