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佗论病理药方中是如何解释阴大要的?

天者,阳之宗,地者,阴之属。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立于天地之间,而受阴阳之辅佐者人也。得其阳者生,得其阴者死。阳中之阳为高真,阴中之阴为幽鬼。故钟于阳者长,钟于阴者短。多热者阳之主,多寒者阴之根。阳务其上,阴务其下;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之体轻,阴之体重。阴阳平则天地和而人气宁,阴阳逆则天地否而人气厥。故天地得其阳则炎炽,得其阴则寒凛,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在其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息,人能从之,是日大智。金匮曰:“秋首养阳,春首养阴;阳勿外闭,阴勿外侵;火出于木,水生于金,水火通济,上下相寻。人能循此,永不湮沈。此之谓也。”凡愚不知是理,举止失宜,自致自罹。外以风寒暑湿,内以饥饱劳役为败,欺残正体,消亡正神,缚绊其身,生死告陈。殊不知脉有五死,气有五生,阴家脉重,阳家脉轻。阳病阴脉则不永,阴病阳脉则不成。阳候多语,阴症无声。多语者易济,无声者难荣。阳病则旦静,阴病则夜宁。阴阳运动。得时而行。阳虚则暮乱。阴虚则朝争,朝暮交错,其气厥横,死生致理,阴阳中明。阳气下而不上日断路,阳气上而不下日断经。阴中之邪日浊,阳中之邪日清。火来坎户,水到离扃,阴阳相应,方乃和平。阴不足则济之以水母,阳、之足则助之以火精,阴阳济等,各自攀陵。上通三雨,日阳之神路,下通三寸,日阴之鬼程。阴常宜损,阳常宜盈,居之中者,阴阳匀停。是以阳中之阳,天仙赐号;阴中之阴,下鬼持名;顺阴者多消灭,顺阳者多长生,逢斯妙趣,无所不灵。
生成阴阳者,天地之枢机;五行者,阴阳之终始;非阴阳不能为天地,非五行不能为阴阳。故人者成于天地,败于阴阳。由五行从逆而从焉。天地有阴阳五行。人有血脉五脏;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脏者,肺肝心肾脾。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生成之道,循环不穷;肺生肾,肾生肝,肝生心,心生睥,脾生肺,上下荣养,无有休息。故金匮至真要论云:“心生血,血为肉之母;脾生肉,肉为血之舍;肺属气,气为骨之基;肾应骨,骨为筋之本;肝系筋,筋为血之原。五脏五行,相成相生,昼夜流转,无有始终;从之则吉,逆之则凶。天地阴阳,五行之道,中合于人,人得之可以出阴阳之数,夺天地之机,悦五行之要,无终无始,神仙不死矣。”2019-02-03
mcxzy 阅读 6 次 更新于 2024-11-15 21:40:3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参 :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指阴阳属性归类,分“阴证”与“阳证”。凡属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的,向内的证候,都属于阴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肢冷倦怠,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烦不渴。

  • 阴在文言文中的意思:1、山的北面,水的南面。2、阴天。3、阴影,树阴。4、光阴,阳光。1、名词: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如达于阴。2、阴天:如秋不得避阴雨。3、阴影,树阴:如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4、光阴,阳光:如大禹圣人,乃惜光阴。其他文言文字词解释:征...

  • 伤阴 伤阴,病证名。即真阴耗伤。其主要原因有: ①外感热邪,灼伤阴液。 ②阳气偏亢,内伤真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 ③温热病后期,虚热灼伤真阴,症见低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舌燥,潮热盗汗,神倦消瘦,脉细数等。治疗以滋阴降火或育阴潜阳为主。 ④暴怒伤阴,...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