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各学期课程

课程: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医古文、温病学、金匮要略、伤寒论、内经、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临床医技课、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或者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还有其他一般大学必修课程。这是主修课程,还有应该有的选修,是自己选的,每个学年都不一定一样的。非医学专业的如果要报考中医的,需要考研,选自己喜欢的学科来学。2010-08-20
最好还是用“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一、基础
1、中医基础理论
2、解剖学(西医)
3、中药学
4、中医各家学说
5、医古文
6、经络腧穴学
7、生理学
8、病理学
9、生物化学(西医)
10、组织学与胚胎学
二、基础与临床过渡科目
1、方剂学
2、中医诊断学
3、诊断学基础(西医)
4、药理学(西医)
5、免疫学基础与病原微生物学
6、此法灸法学
7、内经选读
8、伤寒学
9、金匮要略
10温病学
三、临床科目
1、中医内科学
2、中医外科学
3、中医妇科学
4、中医妇科学
5、中医儿科学
6、中医伤科学
7、针灸学
8、推拿学
9、中医耳鼻喉科学
10、中医眼科学
11、中医急诊学
12、内科学(西医)
13、西医外科学
14、中医、西医临床操作(光碟,老师亲自示范)
四、其他
1、英语
2、体育(中医特色,包括功法、套路如:太极拳、太极剑、五禽戏、南拳、长拳、舒心平血功等)
3、政治
4、大学语文
5、医学伦理学
6、医学心理学
7、中医食疗学
8、中医美容学

我读书时大概就是这些了。时代在发展,中医类院校也不止只学中医了,作为一个临床医生,中医要精,西医也要通,才能不伤害病人,才能悬壶济世。

你想学中医有4种方法:
1、重新高考,报考中医学类专业
2、读夜校,函授
3、跟师学习
4、考研(推荐)
考研另外注明:
1、非医学专业考中医学专业是允许的
2、但一般只允许报考基础、科研专业
3、如果报考时院校没有注明,录取后也需要导师、学院同意后才能攻读临床学位
4、非医学专业考生读了临床学位,考执业医师考试时学院只给一次机会,当然,如果没有一次通过,工作后还可以再考。

因为是打字说,不可能详尽,你可以找一个中医学专业的人(在读硕士最清楚了)问一下,就更清楚了。2010-08-21
中医是一门慢功夫,但只有坚持,反复看书,中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2010-08-28
非医学专业的不能报考中医学,函授等成人教育都不行,招生办审核过不了!2018-08-29
mcxzy 阅读 1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4:56: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学专业本科学习的内容大致分为基础课程、临床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个阶段。基础课程阶段主要包括: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帮助学生理解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生理学,则涉及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学生能够学习到人体各个系统的运作机制。微生物学课程,学生将学习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特性及其...

  • 中医学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将学习中医学基础,包括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等课程。这些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医古文课程则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医学文献的能力。进入第二学年,学生将继续深入学习温病学、金匮要略...

  • 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第一学年将学习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些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第二学年则专注于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和中医外科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掌握针灸技术和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进入第三学年,学生将深入学习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

  • 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方剂学,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伤科学则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医古文、温病学、金匮要略、伤寒论和内经是深入理解古代医学经典的课程。这些课程不仅帮助...

  • 《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原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基础医学课程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诊断学基础》《临床医技课》《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课程则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中西医知识,提高临床技能。通过这些系统的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中医学的专...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