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是什么?

  人体奇经八脉之一。督脉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见图)。本经脉腧穴有长强 、腰俞、腰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素髎、水沟、兑端、龈交共28穴。
  督脉
  ①奇经八脉之一。出《素问·骨空论》。其循行路线,起始于小腹内,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里正中,上至风府,入于脑,上头顶,下额,沿前额正中,到鼻柱下方及上齿。前后与任脉、冲脉相通,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相合,联系心、肾、脑。该经脉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脊柱强直、角弓反张、头重痛、项强、眩晕、癫痫、癃闭、遗溺、痔疾、妇女不孕等。
  ②经外穴别名。《备急千金要方》:“卒癫,……又灸督脉三十壮,三极,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即发际穴。见该条。
  督脉穴
  ①督脉所属穴,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计有:长强(少阴所结)、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足太阳会)、大椎(足三阳会)、哑门(阳维会)、风府(阳维会)、脑户(足太阳会)、强间、后顶、百会(足太阳会)、前顶、囟会、上星、神庭(足太阳、阳明会)、素髎、水沟(手、足阳明会)、兑端、龈交,共28穴。又交会于足太阳的风门、任脉的会阴。
  ②指后溪穴。《针经指南》:“后溪通督脉,为八脉八穴之一。”后溪穴又称为小督脉。2009-07-29
弘扬养生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

2020-11-26
老大你的问题很简单,我不想转载,你在百度上面查一下不就清楚了2009-07-29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0 01:05: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督脉循行于脊里,入络于脑,与脑和脊髓有密切的联系。《本草纲目》称:“脑为元神之府”,经脉的神气活动与脑有密切关系。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背部的俞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督脉脉气失调,会出现“实则脊强,虚则头重”的病证。督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

  • 督脉是一种人体经络。督脉,又称为总督诸阳之脉,是人体中的一条重要经脉。它起于小腹内,下连脊柱,贯穿整个背部,直达头顶的脑部区域。督脉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全身阳气,并支配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多种生理活动。在中医理论中,督脉与人体内的元气运行密切相关,被视为人体阳气的源头之一。此外,督脉还与脑...

  • 中医中,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位于人体脊柱正中,贯穿上下,起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它起源于人体的下腹部,具体来说是从少腹部的中央开始,沿脊柱上行至风府穴,再进入脑部。中医认为督脉是生命能量的主干道,对于维持人体的生理平衡至关重要。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如《素问·骨空论》和《难经·二十八难》中...

  • 联系阳经,调节气血:督脉能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阳经联系起来,统摄阳经的气血,协调阴阳。它对阳经的气血具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因此也被称为“阳脉之海”。循行广泛,涉及多部位疾病:督脉的循行起于下腹部,从会阴向后向上行于脊柱内侧,达到项后风府穴,进入脑内上行到头部,再下行到鼻尖。

  • 督脉,中医理论核心,人体经络系统重要一脉。其功能在于调节阳气,被喻为“阳脉之海”。从会阴起始,沿脊柱上行至头顶,再向下至面部,至唇下承浆穴终止。督脉与人体多脏腑相关,对内分泌、神经系统、生殖系统调节作用显著。督脉影响生命活动,其状态直接关系人体健康。气血充足,可促进健康,增强免疫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