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五运六气理论是研究时间变化与疾病相关性的一种学说。记得某年与表姐聚餐她谈起了中医 养生 。问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什么意思?”听完我有些发愣。问她:“五运六气也上了 养生 栏目?”她说:“是五运六气,XX教授讲过……。”听她讲述后我笑了,如此深度的理论也上了媒体。告诉她养是顺从之意。“春夏养阳”是春夏季节运动或食补要顺从气机升发状态,升发属阳。“秋冬养阴”是秋冬季节运动或食补顺从气机收藏状态,收藏属阴。五运六气是古代中医理论的巅峰之论。《黄帝内经》六节脏象论:“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此话意思:不知年月变化带来五行之气的盛衰,对人体脏腑功能虚实的影响,是不可以当医生的。
现在节气是大雪,子月的开始。“子时一阳生”,时,指时间。主要指子月,也包括子时(23--1)。大雪与冬至两个节气是子月,是体内阳气自动恢复的最佳时间。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15日是一个节气,节气的气候变化如竹子一节一节相连。《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肺,治节出焉?治节是治理调节,“肺”主管身体自我调节生理功能,适应24节气交替变化。肺“开窍于鼻、主皮毛”,肺通天气,对气候节气的敏感最强,皮肤汗孔也随节气变化开合,所以“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关节疾病与“肺”也有关系,很多关节病人气候变化提前知道,“肺”的治理调节不好,导致关节疼痛,风湿病患者自身“天气预报”很准,所以我临床治疗风湿痹病常用入肺经的药。
古人用六经理论模型把24节气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都有影响,这就是古代中医巅峰理论“五运六气”的“六气”。“五运”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论模型,来归类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对气候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五种现象。用每年的天干代之,如壬辰年,丁壬合化木,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故今年是木运太过之年。六经理论把24节气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即采用这个模型把所有疾病归类其中。
用天干地支理论推演每年的气候变化,可以知道当年的“运气”变化规律。如今年是己亥年,“巳亥之纪,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司天是上半年运气情况,在泉是下半年运气情况。2019年己亥年流行病的病因多为风热之邪所致。24节气“小雪”节气开始是太阳寒水当令,这是每年不变的主气,如主人之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速之客”,故把每年非正常气候变化规律叫客气,如客人之意。客随主变,主气变动,客气也随着变。比如壬辰年小雪至小寒客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很多阳虚体质病人说吃我的汤药感觉特别辣。寒湿之气当令,用了大量干姜化寒湿之气,以宗“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2002年我开始研究中医五运六气,2004年实验与易经术数理论融汇,探秘人体出生时间与得病时间的“五运六气”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主要是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流行病与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出生时间可以用“两套系统”推演,一个是古代易经命理学,另一个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前者侧重人体体质禀赋研究,但理论有断层现象,目的是查出疑难病真正病机。人体有阳虚证候,同时也有肝火旺证候存在,有时真假难辨。《黄帝内经》“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气立”是人出生呼吸时候,记录“气立”时辰的五行密码。因气而立故名“气立”。除了呼吸之气,更重要的是节气而立。人体精血自生冬至比大暑节气恢复的快即是此理。比如:1976年丙辰年出生,丙辛水运太过之年。若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主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客气是厥阴风木当令。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所以1976年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的人“气立”五行密码以寒水与湿土为主。某人1994甲戌年由于饮食寒凉得了寒湿困脾证,2002年研究“运气”理论思考过为何1994年发病?1994年是甲戌年,也是寒湿之气当令,激发了他体内“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所以1993年、1995年很好,而只有1994年得病。2008年盘锦市沙岭镇李某某胃寒胀痛被我治愈之后,为何2009己丑年复发?复发虽是吃了寒凉东西,但这也是诱发因素,主要因素是2009己丑年土运不及,加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己丑年“运气”使他的阳虚寒湿体质更加寒湿,2009年吃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
桃花三月清明时开的最美,梅花开花需要到小寒、大寒的腊月。它们“气立”的五行密码不同,所以它们在不同的节气作用下完成开花过程。每人“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受五运六气影响而成的体质即因人而异。有的人经常吃麻辣烫也没事,而有的人吃一点即满面疮疖。壬辰年冬天某晚,妻子告诉我儿子发热38度,大雪节气值令,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是太阳寒水。辨证分析肯定考虑风寒为主,去药局抓了麻黄6克、桂枝4克、甘草2克。回家看儿子盖大被,问后得知恶寒,查脉浮紧,证属风寒无疑即把药煎煮,服用一次晚上汗出,身体恶寒消失。但次日早上发热未退,分析表寒兼带里热,否则热随汗散。舍脉从证,另与升降散加减配服,一剂药后从周四最高的39度降到正常,二剂恶寒、发热彻底痊愈。壬辰年大雪节气的“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麻黄、桂枝、甘草发散风寒使恶寒症状消失,继续服用辛温之药与升降散同用是针对“运气”的寒湿之气。
运气理论适合研究非情绪化疾病,我的易经老师说:“有些疾病即使吃药,得不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当时也只是缓解。得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轻的可以不治自愈,严重的用药也会事半功倍。”
成书先秦时期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也。”这句话值得每位中医临床医家深思。
2012年初稿,2019年7月修订 张雷2022-06-23
现在节气是大雪,子月的开始。“子时一阳生”,时,指时间。主要指子月,也包括子时(23--1)。大雪与冬至两个节气是子月,是体内阳气自动恢复的最佳时间。六节脏象论:“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15日是一个节气,节气的气候变化如竹子一节一节相连。《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 肺,治节出焉?治节是治理调节,“肺”主管身体自我调节生理功能,适应24节气交替变化。肺“开窍于鼻、主皮毛”,肺通天气,对气候节气的敏感最强,皮肤汗孔也随节气变化开合,所以“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关节疾病与“肺”也有关系,很多关节病人气候变化提前知道,“肺”的治理调节不好,导致关节疼痛,风湿病患者自身“天气预报”很准,所以我临床治疗风湿痹病常用入肺经的药。
古人用六经理论模型把24节气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都有影响,这就是古代中医巅峰理论“五运六气”的“六气”。“五运”是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理论模型,来归类太阳系行星运行规律对气候以及人体生理功能影响的五种现象。用每年的天干代之,如壬辰年,丁壬合化木,阳干为太过,阴干为不及,故今年是木运太过之年。六经理论把24节气划分为6个阶段,分别是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六经辨证理论即采用这个模型把所有疾病归类其中。
用天干地支理论推演每年的气候变化,可以知道当年的“运气”变化规律。如今年是己亥年,“巳亥之纪,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司天是上半年运气情况,在泉是下半年运气情况。2019年己亥年流行病的病因多为风热之邪所致。24节气“小雪”节气开始是太阳寒水当令,这是每年不变的主气,如主人之意。天有“不测风云”,人有“不速之客”,故把每年非正常气候变化规律叫客气,如客人之意。客随主变,主气变动,客气也随着变。比如壬辰年小雪至小寒客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很多阳虚体质病人说吃我的汤药感觉特别辣。寒湿之气当令,用了大量干姜化寒湿之气,以宗“必先岁气,勿伐天和”。
2002年我开始研究中医五运六气,2004年实验与易经术数理论融汇,探秘人体出生时间与得病时间的“五运六气”是否存在必然联系。但主要是用五运六气理论研究流行病与疑难病的发病机理。人体出生时间可以用“两套系统”推演,一个是古代易经命理学,另一个是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前者侧重人体体质禀赋研究,但理论有断层现象,目的是查出疑难病真正病机。人体有阳虚证候,同时也有肝火旺证候存在,有时真假难辨。《黄帝内经》“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气立”是人出生呼吸时候,记录“气立”时辰的五行密码。因气而立故名“气立”。除了呼吸之气,更重要的是节气而立。人体精血自生冬至比大暑节气恢复的快即是此理。比如:1976年丙辰年出生,丙辛水运太过之年。若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主气是太阴湿土当令,客气是厥阴风木当令。辰戌之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所以1976年公历7月21-9月21日出生的人“气立”五行密码以寒水与湿土为主。某人1994甲戌年由于饮食寒凉得了寒湿困脾证,2002年研究“运气”理论思考过为何1994年发病?1994年是甲戌年,也是寒湿之气当令,激发了他体内“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所以1993年、1995年很好,而只有1994年得病。2008年盘锦市沙岭镇李某某胃寒胀痛被我治愈之后,为何2009己丑年复发?复发虽是吃了寒凉东西,但这也是诱发因素,主要因素是2009己丑年土运不及,加上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己丑年“运气”使他的阳虚寒湿体质更加寒湿,2009年吃药后到现在一直很好。
桃花三月清明时开的最美,梅花开花需要到小寒、大寒的腊月。它们“气立”的五行密码不同,所以它们在不同的节气作用下完成开花过程。每人“气立”时候的五行密码不同,脏腑生理功能受五运六气影响而成的体质即因人而异。有的人经常吃麻辣烫也没事,而有的人吃一点即满面疮疖。壬辰年冬天某晚,妻子告诉我儿子发热38度,大雪节气值令,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是太阳寒水。辨证分析肯定考虑风寒为主,去药局抓了麻黄6克、桂枝4克、甘草2克。回家看儿子盖大被,问后得知恶寒,查脉浮紧,证属风寒无疑即把药煎煮,服用一次晚上汗出,身体恶寒消失。但次日早上发热未退,分析表寒兼带里热,否则热随汗散。舍脉从证,另与升降散加减配服,一剂药后从周四最高的39度降到正常,二剂恶寒、发热彻底痊愈。壬辰年大雪节气的“客气”是太阴湿土,“主气”太阳寒水,麻黄、桂枝、甘草发散风寒使恶寒症状消失,继续服用辛温之药与升降散同用是针对“运气”的寒湿之气。
运气理论适合研究非情绪化疾病,我的易经老师说:“有些疾病即使吃药,得不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当时也只是缓解。得到节气五行之气相生相扶,轻的可以不治自愈,严重的用药也会事半功倍。”
成书先秦时期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也。”这句话值得每位中医临床医家深思。
2012年初稿,2019年7月修订 张雷2022-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