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样从表、里辨证论治?

表、里是指病位的深浅,如皮肤、肌肉、经络等为表,五脏六腑属里。
表证外邪侵犯体表,表现为怕冷,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鼻塞,四肢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等,即为表证。治疗宜用汗法或宣透法。
根据外邪性质及机体强弱不同,常把表证分为表寒与表热。
表寒证:怕冷重,发热轻,无汗或少汗,舌不红,口不渴,脉浮紧。治疗宜辛温解表。
表热证:发热重,怕冷轻,舌红,脉浮数。治疗宜辛凉解表。
注意:肺合皮毛,外邪侵犯体表,易同时犯肺,故外感初起常见鼻塞、咳嗽等症状。治疗时注意宣肺;皮肤病(疮疡、肿毒、癣类)虽也在表,但属外科范围,中医称为“外证”,应与表证相区别;在治疗原则上,表证兼有里证者,或先解表,然后治里,或表里同治。体虚或老年有表证者,宜在解表之中注意扶正。
里证表示病变部位在五脏六腑。凡病邪由表入里,累及脏腑,或某种病因直接引起脏腑发病者,均属里证。
注意:里证有寒、热、虚、实之分,辨证时必须首先分明。
里证的症状是五脏六腑病变的反映,里证究竟表现在哪一具体肺腑,尚需结合脏腑证进行诊断,以便指导治疗。
半表半里证病邪已离开表,尚未入里而在表里之间,出现寒热往来(一阵冷、一阵热)、胸胁满闷、心烦欲呕或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者,为半表半里证。治疗宜用和解法。
2020-01-01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6:35:2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八纲是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纲领,它是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中医通过望、问、闻、切四诊,对疾病从这八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此判断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病情的轻重以及邪正的盛衰等。具体来说,阴阳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阳证通常表现为兴奋、躁动等属性,而阴...

  • 中医常用辨证方法有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等,通过这些方法辨证施治,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 抓主症明兼症法是一种辨证方法。首先从主症出发,例如发热,需要观察发热的时间、特点等,初步判断其性质。然后通过观察兼症,如恶风、体倦乏力等,进一步确定病因病机。综合分析法适用于主症不明确或症状复杂的病人。通过综合分析每个症状,结合经络、脏腑理论,辨出病因病机。例如,腹部隐痛、便溏不爽等...

  • 临床常用的辨证方法主要包括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以及经络辨证。八纲辨证,是中医历史上形成的基础方法,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分析病症部位、性质、邪正盛衰,将其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阴证、阳证。例如,头痛需区分虚实属性,里证还...

  • 八纲,即表、里、寒、热、虚、实、阴、阳,是中医辨证的八个基本纲领。医生通过对患者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法所获得的各种病情资料,运用八纲进行分析综合,从而辨别病变位置的深浅、病情性质的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作为辨证纲领的方法,称为八纲辨证。八纲是从各种具体证候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