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白的针刺方法 阳白针刺错误副作用

1 阳白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坐位,双眼平视,肩弓上缘中点上2横指。
简易取法:前额,当瞳孔直上,眉上1横指。
进针方向:沿额平面刺向下方,与额平面成10°。
进针深度:若平刺,以上向下沿皮可透鱼腰穴,向左,右可分别透丝竹空,攒竹穴,深0.5-1寸,针的深面为额骨和其骨外膜。留针20分钟;艾炷灸2-3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针刺时额区有胀感,有时扩散至头顶部。

2 阳白穴局部层次解剖 1.皮肤:由眶上神经外侧支分布,眶上神经是三叉神经第1支(眼神经)的分支,经眶上孔或眶上切迹至额部皮下,分布于额顶部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眶上动,静脉。眶上动脉是眼动脉的分支,与眶上神经伴行至额部,眶上静脉自额骨表面斜向内下,注入内眦静脉。
3.枕额肌额腹:位于额部皮下,宽阔而菲薄,起自帽状膜腱,止于额部皮肤,受面神经颞支支配。

3 针刺阳白的作用主治 阳白为手足少阳,阳明,少阳,阳维五脉之会,《经穴解》云:“穴在眉上一寸,直瞳子。”该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泄热的作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痛,目眩,眼睑瞤动,口眼歪斜,颈项强急,眼睑下垂,迎风流泪,眶上神经痛,眼睑下垂,近视,夜盲症,面神经麻痹等。

4 阳白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头维,太阳,合谷,针刺泻法,疏风清热, 治疗风热头痛。
2.配太阳,合谷,少商,睛明,上星,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目赤痛。
3.配太阳,睛明,太冲,侠溪,行间,针刺泻法,清泻肝胆,治疗肝胆火盛目赤痛。
4.配太阳,丝竹空,瞳子髎,风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之目外眦痛。
5.配肝俞,肾俞,风池,睛明,针刺补法,滋阴养肝,治疗肝阴不足之目干涩痛。
6.配鱼腰,睛明,太阳,丝竹空,承泣,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入中之眼睑瞤动。
7.配头维,丝竹空,攒竹,地仓,颊车,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祛风通络,治疗风邪侵袭之口喎,上胞下垂,额肌麻痹等。

2022-12-13
mcxzy 阅读 58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4:30: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取穴时患者通常采取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二厘米处。从解剖学角度来看,阳白穴处有额动、静脉外侧支和额神经外侧支分布。针刺此穴时,可以沿皮向眉中透刺0.3-0.5寸,针感通常为额区胀痛。阳白穴对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等病征有显著效果。在配...

  • 3、面部疾病:比如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针刺阳白穴可取得一定治疗效果;4、胆经相关疾病:比如肝火旺,表现为烦躁、口苦、口干舌燥等,可予以阳白穴循经治疗。

  • 针刺阳白穴时,应沿皮向眉中方向透刺0.3-0.5寸。针刺后,患者会感到额区有胀痛感。颊车穴位于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处,按之有凹陷,此处为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地仓穴位于面部口角外侧,上直对瞳孔,位于口轮匝肌中,深层为颊肌,有面动、静脉及面神经和眶下神经分支。地仓穴用于治疗口歪、...

  • 老驴拉磨:如老驴拉磨,用推盘手法针刺头维、期门、章门,热补凉泻,针对头痛、肝气郁滞等症。金钩钓鱼:似游鱼吞饵,提抖手法,阳白、颊车等穴,治疗口眼歪斜,肝郁气滞等。白蛇吐信:两针齐刺曲池穴,提插术,治疗中风、痹证等,虚实皆有对应补泻方法。怪蟒翻身:搬转术针肝俞,凉泻手法,用于肝...

  • 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针刺这个穴位有助于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面部神经的修复,从而缓解面瘫症状。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面部肌肉无力、僵硬和失去自然表情。在中医理论中,穴位针刺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通过对面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疏解面部经络,促进面部肌肉的功能恢复。上述提到...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