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心脾两虚证

心脾两虚证,是指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表现的证候。多由病久失调,或劳倦思虑,或慢性出血而致。

  【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失眠多梦,眩晕健忘,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倦乏力,或皮下出血,妇女月经量少色淡,淋漓不尽等。舌质谈嫩,脉细弱。

  【证候分析】本证以心悸失眠,面色萎黄,神疲食少,腹胀便溏和慢性出血为辩证要点。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又具统血功能。脾气虚弱,生血不足,或统摄无权,血溢脉外,均可导致心血亏虚。心主血,血充则气足,血虚则气弱。心血不足,无以化气,则脾气亦虚。

  故两者在病理上常可相互影响,成为心脾两虚证。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故失眠多梦,头目失养,则眩晕健忘;肌肤失荣,故面色萎黄无华。脾气不足,运化失健,故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气虚机能活动减退,故神倦乏力,脾虚不能摄血,可见皮下出血,妇女经量减少,色淡质稀,淋漓不尽。舌质淡嫩,脉细弱,皆为气血不足之征。2023-02-10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7 05:23: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脾两虚是一种中医术语,用来描述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同时存在的健康状况。其主要症状包括心悸怔忡,即心脏跳动感觉异常或心慌,失眠多梦,健忘,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稀软,感到疲倦无力。有时还可能出现出血症状,如崩漏(非正常 出血)、便血、皮肤出现瘀斑或出血点。舌质淡,脉象细弱也是该证候...

  • 心脾两虚的症状:心脾两虚是心脏和脾脏异常的一种状况,包括脾虚缺乏能量、大便稀疏、肤色淡黄、大便带血、子宫出血和粘连;还可能显示失眠和气虚健忘。女性患者会出现大量的月经或皮下出血等;而男性患者也会出现一些相关症状,比如早泄、性功能障碍等。心脾两虚,是指心血不足和脾气虚弱共存的证候。本证...

  • 心脾两虚是中医临床中的证型名词,通常指心血不足与脾气虚弱并存,主要因长期饮食不节或不洁饮食,以及频繁忧思、焦虑等,导致脾胃受损,机体摄入营养物质不足所致。心脾两虚患者常会出现心慌、心悸、贫血等心血不足、心气虚的症状,还可同时出现血不养神造成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以及食欲不振、腹...

  • 心脾两虚 病证名。指心脾两脏气血虚弱的病变。主要证候有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健忘、食少、便溏、倦怠乏力、或见崩漏、便血、皮下出血、舌淡、脉细弱。可见于贫血、紫癜、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病症。治宜补气摄血

  • 心脾两虚和心肾不交两者均可引起失眠,且兼有健忘眩晕多梦等症,但前者多梦,睡后易醒,兼见面色萎黄,心悸纳少,腹胀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脉虚及心血不足,脾虚失运的症状;后者心烦不寐,不易入睡,甚则彻夜不寐,兼见心烦多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脉细数等心火亢,肾水亏的症状...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