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遗尿之肺脾阳虚——甘草干姜汤

【组成】炙甘草 干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甘化阳,温养肺胃。

【主治】脾胃阳虚证。四肢厥逆,咽喉干燥,烦躁不安,呕吐呃逆。亦可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数,头眩,口不渴。临床常用于血证、咳嗽、遗尿、腰痛、眩晕等属脾胃阳虚者。

【临证加减】

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若脾胃气虚明显,可加人参、白术,以健脾益气;若呕吐者,加半夏、陈皮,以降逆止呕;若大便溏者,加扁豆、莲子肉,以健脾止泻等。

【赵守真医案】刘某,男,30岁。患遗尿证甚久,日则间有遗出。夜则数遗无间,良以为苦。医咸认为肾气虚损,或温肾滋水而用桂附地黄汤;或补肾温涩而用固阴煎;或以脾胃虚寒而用黄芪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其他鹿茸,紫河车,天生磺之类,均曾尝试,有效有不效,久则依然无法治。吾见前服诸方于证未尝不合,何以投之阁效。细诊其脉,右部寸关皆弱。舌白润无苔。口淡,不咳唾涎,口纳略减。小便清长而不时遗,夜为甚,大便溏薄。审系肾脾肺三脏之病。但补肾温脾之药,服之屡矣,所未能服者肺经之药耳。复思消渴一证,肺为水之高源,水不从于气化,下注于肾,脾肾而不能约制,则关门洞开,是以治肺为首要,而本证亦何独不然。景岳有说:“小水虽利于肾,而肾上连肺,若肺气无权,则肾水终不能摄。故治水者必先治气,治肾者必先治肺。”本证病缘于肾,因知有温肺以化水之治法。又甘草干姜汤证原有遗尿之源,更为借用有力之依据。遂疏予甘草干姜汤。炙甘草24克,干姜(炮透)9克。日2帖。 3日后,尿遗大减,涎沫亦稀。再服5日而诸证尽除。然以8日服药16帖,竞愈此难治之证。诚非始料所及。2022-07-27
mcxzy 阅读 7 次 更新于 2025-04-14 17:44: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组成】炙甘草 干姜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甘化阳,温养肺胃。【主治】脾胃阳虚证。四肢厥逆,咽喉干燥,烦躁不安,呕吐呃逆。亦可治肺痿,多涎唾,小便数,头眩,口不渴。临床常用于血证、咳嗽、遗尿、腰痛、眩晕等属脾胃阳虚者。【临证加减】若胃寒明显者,加附子、肉桂,以温暖阳气;若脾胃...

  • 倪海厦指出,甘草干姜汤虽然仅由两种药材构成,却发挥着巨大的效用。该方剂包含炙甘草和干姜,主要针对脾阳虚弱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例如手脚冰冷和脾脏功能减退。炙甘草经过蜂蜜炙制,能够补充肠胃津液,同时强化心脏和肺脏功能;干姜则能够温补肺脏和脾脏,两药合用,可以促进心脏和肺脏的"泻南补北"作用,...

  • 这个方剂由炙甘草和干姜构成,专门用于治疗脾阳虚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手脚冰冷、脾脏功能衰退等。炙甘草通过蜂蜜炙制,既能补足肠胃津液,又能入心强心阳;干姜则温肺补脾,两者结合可实现"泻南补北",即在增强心脏和肺脏功能的同时,脾脏也会得到补充。甘草干姜汤适用于误用桂枝汤后出现的严重津液损失...

  • 5、由于心、脾、肾诸脏之阳不足,不能温照肺脏,也会造成肺阳虚症。肺的阳气虚弱,则“维外失固”,容易感染外邪,所以要积极进行治疗和调理。治疗上,应以温肺健脾、益气化涎为宜。在药物上,可选用细辛、干姜、桂枝、麻黄、丹参、人参、甘草等;在饮食上,可选用蛤蚧、核桃仁,白果、山药、鹅肉...

  • 次症:身热,口渴,便干或秘,尿黄,舌质可偏红,苔黄或黄腻,脉多滑数。(2)本证分肺气虚、脾阳虚、肾阳虚、阴阳两虚。①肺气虚:至少1 个主症,1 个次症。主症:a 易感冒。b 时咳(单咳或间断咳)。次症:a 自汗。b 声音低弱。c 舌质淡红,苔薄白。d 脉细弱。②脾阳虚:至少2 ...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