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 先认识人体经络上



人体的经络系统
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
经络的作用 联络脏腑:人体中的经络系统是一个纵横交错、沟通内外、联系上下的整体,它沟通了人体中脏器与脏器、脏与腑、脏腑与五官之间的联系,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除此之外,人体中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肉筋骨等组织,之所以能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完成正常的生理活动,也是依靠经络系统的联络沟通。

运行气血:经络且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气血只有在通过经络系统后,才能被输送到全身。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作用是濡润全身脏腑组织器官,使人体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
抵御外邪:由于经络系统的作用是运行气血,所以它可以使营卫之气密布全身,尤其是随着散布于全身的络脉,而密布于皮部。卫气是一种具有保卫身体功能的物质,它能够抵御外邪的入侵。外邪侵犯人体往往由表及里,先从皮毛开始,所以当外邪侵犯人体时,卫气就会首当其冲地发挥其抵御外邪、保卫人体的作用。
经络的应用 表明病理变化:因为经络系统是联络人体内外的通道,所以当人体生病时,经络也成为病邪传入的途径。当人体患有某些疾病时,常常会在其经络循行线上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或条索状的反应物,此时,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透过观察这些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病理变化。
指导辨证:因为经络都有固定的循行路线,以及所络属的脏腑和组织器官,所以根据体表部位发生的病理变化,就可以推断疾病的经脉和疾病位置。
指导治疗:因为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以说明病理,所以在临床治疗时就常根据经脉循行路线而选用体表某些穴位,以疏通经气,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也被称为「正经」,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这十二条经脉的主要特征是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纵贯全身,它在体表呈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六条阳经分别位于人体四肢的外侧和头面、躯干部。六条阴经则分别位于人体四肢的内侧和胸腹部。
十二经脉在四肢的分布规律是阳经在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阴经在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但足阙阴肝经在足大趾至内踝上8寸一段走于足太阴脾经之前,至内踝上8寸才走到中间。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是足少阴肾经在胸中线旁开2寸,腹中线旁开0.5寸处;足太阴脾经行于胸中线旁开6寸,腹中线旁开4寸处;足厥阴经循行规律性不强;足阳明胃经分布于胸中线旁开4寸,腹中线旁开2寸处;足太阳经行于背部,分别于背正中线旁开1.5寸和3寸处;足少胆经则分布于人体侧面。

本文由《人类智库》出版社提供,摘录自《对症拔罐除病痛》一书,原著健康中国名家论坛编委会。
2022-10-21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20 14:34:1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古人将时间与人体经络紧密相连,十二时辰对应十二经脉,它们左右对称分布在身体两侧。通过对应时辰了解经络功能,有助于个人保健。例如,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盛,此时睡眠充足,面色红润,是肺功能表现的最佳时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在卯时(5点到7点)旺相,有助于排毒。辰时(7点到9点)胃经活跃,...

  • 关门穴,是针灸学中的穴位名称,首次出现在《针灸甲乙经》中。《千金翼方》中称之为“关明”。它属于足阳明胃经。腧穴释义:关,意味着关卡;门,指的是出入的门户。关门穴的命名暗示了胃经的脾土物质在此处积聚。穴位的物质来源于梁门穴传递的地部经水,这些经水虽然量不大,但是因为是从上往下流动...

  • 对于中医入门,学习者应从认识人体穴位入手,这是中医诊疗的基础。穴位对人体经络系统有深远影响,了解其分布、作用机理对后续学习至关重要。随后,学习者需深入研究中草药,这是中医治疗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草药种类繁多,其性味归经、适应症等知识需系统学习,才能熟练运用。最后,诊脉技艺的掌握是中医诊...

  •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

  • 中医养生保健的学习首先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概念。理解这些理论对于认识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的机制至关重要。二、养生原则和方法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注重预防和调养。在养生保健方面,中医倡导顺应自然、养气安神、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原则。学习中医养生保健...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