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气虚,如何补气求助?

1.肺气虚
证候;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治则:补益肺气。主方: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
2.肾气虚
(1)一般肾气虚证证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治则:补肾益气。主方:肾气丸加减。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
(2)肾气不固证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治则:补肾固涩。方方:肾气丸加减,或用金锁固精丸、缩泉丸。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等。
(3)肾不纳气证证候;在肾气不固基础上,见久病咳喘,呼多吸少,气短,动则喘甚者。治则:补肾纳气。主方:七味都气丸加参附龙牡等。方药:五味子、熟地、丹皮、泽泻、茯苓、山萸肉、淮山、枸杞子、菟丝子、附子、人参、龙骨、牡蛎、蛤蚧、冬虫夏草、海龙、海马等
3.脾气虚
(1)一般脾气虚证证候: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治则:健脾益气。主方:六君子汤。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法半夏、陈皮。
(2)中气下陷证证候:脘腹重坠作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重坠;或久痢不止,甚或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见少气乏力,声低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苔白,脉弱。治则:补中益气。主方:补中益气汤。方药:黄芪、人参、白术、甘草、升麻、柴胡、当归、枳壳、法半夏、陈皮。
(3)脾不统血证候: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则:补脾摄血。主方:归脾汤。方药:黄芪、当归、元肉、木香、远志、酸枣仁、生姜、大枣、党参、白术、甘草、阿胶等。
4.心气虚
证候: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治则:补益心气。主方:四君子汤,养心汤。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远志、当归、柏子仁、酸枣仁等。
5.阳(气)虚
证候: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治则:补阳益气。主方: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黄芪等。2014-07-07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18 01:32: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药物治疗 口服补气健脾药物:如四君子合剂、补中益气汤、人参健脾丸等,这些药物能有效改善气虚症状。2.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确保日常饮食中包含足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身体恢复。 食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人参、黄芪、枸杞或者党参等中药材熬水饮用,这些食物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能辅助改善气虚。

  • 首先,要牢记气虚补气的原则。三招则包括清心、喝粥、艾灸。第一招:清心。许多胖人气虚的根源在于心虚,而心虚则源于过度的思虑和忧虑。若心灵得以敞开,气也会随之通畅。因此,胖人养生应先清心。清心有诸多方法,如站桩法,每天静心站立半小时,什么都不想。第二招:喝粥。粥虽简单,却蕴含养生智慧。

  • 1.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等。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补气虚食品有牛肉、鸡肉、猪肉、糯米等,可经常交替选服。补气虚药膳食疗方举例:玉珍鸡和黄芪蒸鹌鹑。2. 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头晕乏力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

  • 在饮食调理方面,气虚体质的人可以多吃补气的食物,如菱角、荔枝、葡萄、土豆、山药、鲢鱼、鳝鱼等。其中,山药特别推荐用于补虚症,因为它不仅效果好,而且性质平和,是养生佳品。推荐的食谱包括十全大补鸡和鲫鱼黄芪汤。十全大补鸡选用多种药材与乌骨鸡或小母鸡一同炖煮,可补气养血;鲫鱼黄芪汤则选用...

  • 除了饮食调理外,气虚体质的人还应加强体育锻炼。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精神状态。同时,食疗养生也是不错的选择,如黄芪泡水、炖汤或煲粥等。另外,气虚的人需要注意保暖,因为寒冷可能导致血液瘀滞、经络不畅等问题。总的来说,气虚体质的调理需要从饮食和生活习惯两方面入手。通过食用补气补血的食物、加强...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